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胚乳淀粉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对3个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胚乳淀粉体的大小,形状、分布和发育等特性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3个品种胚乳细胞淀粉体均为单粒淀粉,可根据淀粉体的大小分为三种类型:Ⅰ、Ⅱ,Ⅲ,型。Ⅰ型为椭球形,大粒淀粉;Ⅱ型为椭球形或橄榄球型,中粒淀粉;Ⅲ型为近圆球形,小粒粉,鄂恩1号Ⅱ型淀粉体多为橄榄球型,明显异于其它品种。各品种颖果腹部Ⅰ、Ⅱ型淀粉体多,排列紧密,背部Ⅲ型淀粉体较多,中间胚乳细胞淀粉体以Ⅰ、Ⅲ型为主,排列疏松。颖果腹部淀粉的发育和排列明显优于背部和中间,小粒型品种胚乳细胞淀粉体育好,淀粉充实度高;大粒型品种相反,淀粉体排列疏松,发育差,大粒淀粉体通过网状膜与中小淀粉体相连。  相似文献   
2.
将伪狂犬病毒Ea株,按100 TCID50的剂量感染15日龄的健康乳仔猪,所有实验组仔猪在接种后5~7天出现伪狂病症状,取感染组及对照组仔猪扁桃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等试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扁桃体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DNA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TUNEL)呈阳性.  相似文献   
3.
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韧皮部细胞的结构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韧皮部细胞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后7d颖果还没有形成完全分化的维管束。开花后12d韧皮部可见明显的筛分子。每个维管束有大约40个左右的筛分子,它们呈半圆形分布于维管束外侧。开花后14~20d,筛分子内有较丰富的线粒体、P^-型质体和许多无定型丝状物,有些筛分子有珠光壁。筛分子有典型的伴胞,并形成SE/CC复合物结构。伴胞有稠密的胞质和核质。韧皮薄壁细胞与中间细胞间有丰富的胞间连丝;韧皮薄壁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呈区域集中分布。开花后24-29d,筛分子内线粒体数目减少,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电子染色变浅,说明它们的养分运输能力下降。中间细胞的细胞质内仍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其它细胞器,它们沿胞壁周缘分布;此时,中间细胞形成类似筛分子的结构.因此中间细胞是一种适应于养分运输的特化伴胞,在颖果灌浆后期起重要作用。开花后39d,韧皮部细胞衰老变形,此时颖果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