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能源动力   10篇
无线电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硬化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硬化剂选择原则。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4月对357例静脉畸形患儿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治疗前根据瘤体造影表现和Puig分型,按血流速度及回流静脉类型选择硬化剂。术后随访6 ~ 24个月,平均15个月,对患者疗效按治愈、基本治愈、有效、无效进行评估,并统计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357例患儿成功进行硬化治疗。随访期发现174例治愈,82例基本治愈,8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有短暂的视力障碍6例,皮肤破溃14例,瘤体肿胀39例,肌肉纤维化2例,并发脑梗死1例,肌肉萎缩3例。结论 硬化栓塞治疗儿童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瘤体分型选择合适的硬化剂和治疗终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IPTV业务基本情况IPTV是借助IP技术,通过电信宽带网络提供视频、图文信息以及连接型互动业务的数字电视综合服务。IPTV是互联网的传播理念与电视传播技术有机融合的产物。IPTV兼有传统电视视频直播功能和互联网图文信息以及在线商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在中晚期肝胚细胞瘤切除术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肝胚细胞瘤患儿20例的临床资料,经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行顺铂和吡柔比星碘化油乳化液灌注并作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或微球栓塞,术后4周复查胸腹部CT及AFP。如肿瘤仍无法切除继续TACE,直至肿瘤缩小至适合切除,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PRETEXT分期变化、并发症、手术中情况及肿瘤坏死面积,并对远期效果随访。结果 本组患儿共行TACE治疗49次,肿瘤体积缩小达56.2%~91.6%,平均68%(t=8.418,P<0.001),AFP降低达91.4%~99.9%,平均99.2%(t=2.531,P=0.02),PRETEXT分期下降,TACE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20例患儿均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术中肿瘤易于切除,切除肿瘤标本显示肿瘤坏死面积达63.7%~91.9%,平均82.9%。远期随访,肿瘤切除术后死于肺转移2例、复发1例,17例患儿无瘤存活时间平均21.9个月,随访时间6~48个月。结论 TACE能显著使肝胚细胞瘤瘤体缩小并AFP下降,使中晚期肝胚细胞瘤患儿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儿童四肢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2008年四肢高流量血管瘤连续病例72例。年龄3~30个月,平均(6.7±2.3)个月;体重为5.8~12.0kg,平均(6.52±1.86)kg。对72例高流量血管瘤行经股动脉插管动脉造影,对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灌注博来霉素碘油乳剂,其中40例再加PVA栓塞。残余病灶再行博来霉素局部硬化注射治疗。结果72例高流量血管瘤中60例(83.3%)仅行动脉栓塞治疗,12例(16.7%)行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治疗后63例(87.5%)达治愈标准,9例(12.5%)好转,有效率100%。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12.4个月,无复发病例。4例(5.6%)出现局部皮肤坏死,相应处理后好转。未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儿童四肢血管瘤疗效好、安全、大多无瘢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行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局部注射硬化(IS)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单纯动脉硬化栓塞治疗比较。方法 收治32例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血管瘤硬化栓塞治疗。血管瘤供血动脉插管,依次使用碘油博莱霉素乳剂及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栓塞。术后2周对残余病灶行博莱霉素局部IS治疗。对照组25例仅行单纯动脉硬化栓塞治疗。结果 32例共行TASE术35次,其中3例行2次。32例术后共行博莱霉素IS治疗112次,每例行3 ~ 5次,平均3.5次。32例中达治愈标准25例(78.1%),达显效标准7例(21.9%),无效0例,显效率100%,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13个月(6 ~ 16个月),无复发病例。单纯TASE组25例共行TASE术35次,每例行1 ~ 3次,平均1.4次。其中达治愈标准19例(76.0%),达显效标准6例(24.0%)。TASE + IS组治疗次数较单纯TASE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05)。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495)。本组未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婴儿巨大血管瘤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联合局部IS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显著、大多数病例术后不留瘢痕等优点,可较单纯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减少手术次数。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硬化治疗手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7例临床诊断为手部静脉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3个月~15岁,平均(3.4±1.3)岁。所有患儿术前均经影像学诊断,术中穿刺造影进一步证实。全身麻醉下蝶形针穿刺病灶,回抽静脉回血并DSA造影确定瘤巢,注入聚多卡醇泡沫或无水乙醇硬化剂至瘤巢完全填充或引流静脉显示。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25±7个月。37例患儿共接受92次(1~8次/例,平均2.5次/例)治疗,其中单纯无水乙醇注射21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10例,联合应用6例。治愈15例(40.5%),缓解20例(54.1%),无缓解2例(5.4%)。术后患儿均有肿物肿胀,2例局部破溃(5.4%),1例(2.7%)末节食指坏死行截指,均无手部活动障碍、神经损伤及强直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硬化疗法是微创治疗手部静脉畸形的安全有效方法,但无水乙醇硬化剂应用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治疗儿童淋巴管静脉畸形(LVM)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泡沫硬化治疗的16例LVM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治疗前均经彩色超声和MR检查确诊为LVM。选择平阳霉素白蛋白泡沫硬化剂进行治疗,治疗后4周复查评估,未达到治愈标准继续接受硬化治疗。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6例患儿共接受硬化治疗49次,平均(3.1±1.1)次/例。随访9~36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13例治疗后达到治愈标准,随访无复发;3例达好转标准,建议继续随访。总治愈率为81.3%,有效率达100%。治疗后3例次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4例次一过性低热,6例次局部肿胀,无继发感染、药物过敏、肺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平阳霉素白蛋白泡沫硬化治疗儿童LVM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间,对93例诊断为静脉畸形的患儿选择泡沫硬化剂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诊断标准为出生时病变存在或出生后出现,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病变范围逐渐增大;病变位置表浅时表现为蓝色,体位试验阳性,MRI显示特征性表现。根据回流速度将静脉畸形分为高回流和低回流2种类型,其中高回流型39例,低回流型54例。术后随访6 ~ 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93例患儿成功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平均每例次应用泡沫硬化剂6.5 ml,其中24例治愈,38例基本治愈,1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1.7%(76/93)。2种类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良反应:4例一过性视觉障碍,16例瘤体肿胀、6例皮肤色素沉着。结论 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小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低回流类型的静脉畸形,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猪尾引流导管在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并接受猪尾引流导管硬化治疗的26例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术前彩色超声、CT或MRI检查结合术中穿刺液检查进一步确诊。全身麻醉后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置入猪尾引流导管作引流,每日予平阳霉素溶液作冲洗硬化治疗,拔管前囊腔内保留少量平阳霉素溶液;拔管4周未达到治愈标准者,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4周后再评估是否继续注射。结果 26例患儿共置入引流导管26次,冲洗硬化治疗105次。20例患儿经1次置管硬化治疗后达治愈标准,拔管后无需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2例局部注射1次,2例局部注射2次后达治愈标准;2例局部注射2次后达好转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24例临床症状消除,影像学检查未见瘤体或仅有少量残余硬化病灶,无复发;2例瘤体缩小50%以上,影像学检查仍有少量囊性病灶残余,建议继续随访。本组总治愈率为92.3%,有效率达100%。结论 猪尾引流导管应用于硬化治疗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复发率低及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无水乙醇栓塞术(PEE)治疗儿童足部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经PEE术治疗的11例儿童足部AVM患者临床资料,评估临床症状、瘤巢分型、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1例患儿中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9岁;足部肿物8例,疼痛8例,跛行3例,皮肤缺血溃疡1例;Cho Ⅲb型10例,Ⅱ型1例;Yakes Ⅳ型10例,Ⅱa型1例。共接受PEE治疗 30次,平均2.7次/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疗效评价显示,治愈7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为90.9%;治疗失败(无缓解)1例,无恶化患儿;术中发生一过性血氧下降1例,足趾缺血1例,术后水疱1例,局部皮肤溃疡1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PEE术是治疗儿童足部AVM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