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无线电   2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一种简单校正PET图像部分容积效应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部分容积效应使PET图像中的病灶失真,影响临床定量诊断.本文建立一种临床实用的校正病灶失真的方法.方法:根据部分容积效应形成的原理,并基于柱形病灶的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病灶断层图像特征剖线数据和一维病灶图像的关系.由此将二维病灶图像部分容积效应校正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称之为一维校正法.并通过柱型病灶模型的PET、实验,对所建校正法进行实验检验.结果:①一维校正法:校正方法的三步骤及数学公式.②实验验证:直径大于分辨率(FWHM)的病灶,得到了很好的直径校正值,偏差在±6%内.直径小于分辨率的病灶,直径校正偏差较大.病灶放射性浓度均值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随病灶变小而加重,对应病灶直径29-3 mm,相对偏差从~-17%增加到-80%以上.经校正后,偏差大幅减少,尤其对直径大于分辨率的病灶,放射性浓度基本得到了完全校正恢复,偏差都在±7%内.对直径小于分辨率的病灶(4.7mm、3mm),虽然没有完全校正恢复,但使偏差平均减小了近一半.结论:提出了一种二维病灶PET图像部分容积效应校正的方法--一维校正法,此方法简单快速,其校正效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2.
利用β发射体核素剂量点核函数经验公式计算体外照射培养细胞实验中所使用的^32P放射性贴片在组织等效介质(聚乙烯)中的吸收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刻度,用放射自显影方法得出剂量一灰度曲线。结果显示:在0-68.84mGy范围内,吸收剂量与自显影灰度值呈线性关系;根据贴片隔非组织等效介质(培养瓶底玻璃)自显影的灰度值反推出^32P放射性贴片在非组织等效介质中产生的吸收剂量及剂量率:1MBq/cm^2贴片隔培养瓶底玻璃后的吸收剂量率为21.9cGy/h。本方法简单、易行,同时可以检测贴片的放射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对比18F-FDG-PET/CT与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分期诊断价值,分析DLBCL病灶的18F-FDG-PET/CT显像及分布特点。方法32例以淋巴结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同时以18F-FDG-PET/CT及CT评价分期,18F-FDG-PET/CT及CT测量肿瘤病灶的部位、大小及SUVmax,计算与纵隔大血管主动脉弓血池SUVmax比值(T/MB)。结果18F-FDG-PET/CT及CT检测DLBCL病灶的一致率为70.6%,其敏感性分别为100%、75.8%,特异性分别为9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7%、91.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假阳性率分别为4%、96%,假阴性率分别为0、24.2%,准确率为99.7%、70.9%。结论18F-FDG-PET/CT对DLBCL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好于CT,对多种结外病灶尤其是骨骼侵润的诊断较CT具有优越性,能够协助临床准确分期。DLBCL病灶的18F-FDG-PET/CT显像分布特点及T/MB值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24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直肠、结肠癌的患者进行18FDG-PET显像研究,评价18FDG-PET对大肠癌诊断、分期及治疗计划的价值。结果表明,24例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23例局部18FDG摄取增高(SUVmax=7.09±3.26,2.98~12.2)1。8FDG-PET对于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5%(23/24),假阴性1例,8例远处转移全部检出;对于单纯局部(主要为第1站)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50%(8/16),特异性为100%;改变了33%(8/24)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18FDG-PET对大肠癌原发病灶诊断灵敏度高,假阴性率低,但鉴别原发病灶早期局部侵犯程度作用有限;18FDG-PET对于淋巴结、肝、骨骼等远处转移探测效率高;18FDG-PET对大肠癌的分期和治疗计划制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多星粗校时完好性算法并且选取MEO卫星进行实验,该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所接收到的各卫星之间的传播时延差值并将卫星按要求分组,随后判断原始观测数据中是否有错误数据,最后通过拥有最大卫星数的组内各卫星传播时延差值来判断正确卫星颗数,该算法可应用在卫星导航接收终端类设备的研制中。接收机传统的自主完好性等方法,是在接收机完成定位解算以后,接收到的卫星数量超过了所需的最少四颗的要求,利用这一信息冗余特性,可以进行检测是否有故障,并且识别出故障卫星。但是该方法在接收机能够定位之前,也就是收齐星历之前的30s,无法通过这类方法进行检测故障,只能利用各个卫星之间的测距值相互规律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6.
进行定量分析是PET技术重要的优势,但由于部分容积效应(PVE)的影响,使图像定量值失真.本研究建立一种校正PET图像上病灶标准摄取值(SUV)的方法.基于PET图像PVE形成原理及模拟实验,分析病灶图像上最大SUV与病灶真实大小、病灶真实SUV之间的关系,建立由图像上最大值校正SUV的方法,称之为最大值校正法.并通过PET模型实验,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①最大值校正法:建立了用图像上病灶SUV最大值计算SUV校正值的公式.②实验验证:对不同大小的病灶,其SUV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校正,尤其对小于分辨率的病灶(4.7mm、3mm),校正效果更显著,SUV校正值的准确度提高了53.55%、54.17%和50.37%、68.52%.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校正PET图像上病灶SUV的方法--最大值校正法.  相似文献   
7.
对24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直肠、结肠癌的患者进行18FDG-PET显像研究,评价18FDG-PET对大肠癌诊断、分期及治疗计划的价值。结果表明:24例病理证实为大肠癌,23例局部18FDG摄取增高(SUVmax=7.09±3.26,2.98~12.2)。18FDG-PET对于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5%(23/24),假阴性1例,8例远处转移全部检出;对于单纯局部(主要为第1站)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50%(8/16),特异性为100%;改变了33%(8/24)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18FDG-PET对大肠癌原发病灶诊断其灵敏度高,假阴性率低,但鉴别原发病灶早期局部侵犯程度作用有限;18FDG-PET对于淋巴结、肝、骨骼等远处转移探测效率高;18FDG-PET对大肠癌的分期和治疗计划制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球形病灶(直径2~30 mm)位于各种背景(背景与病灶强度之比为0~0.7)中时,PET设备(分辨率3~15 mm)的成像实验。计算模拟图像中病灶的像素最大值、平均值及半高宽,由此探讨球形病灶PET成像的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建立部分容积效应校正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于任一分辨率和背景强度,图像上病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随病灶直径的增大而呈S形增加;对于任一病灶直径和背景强度,病灶强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随分辨率的增大而呈倒S形减小;对于任一病灶直径和分辨率,病灶强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随背景强度线性增加,以背景为基点时,高出背景的病灶强度(最大值、平均值)与相应病灶真值之比不随背景强度变化;对任一病灶直径和分辨率,病灶半高宽不随背景强度变化;当病灶直径大于分辨率时,病灶半高宽与其真实直径很接近,但随分辨率变差,其接近程度也变差;当病灶直径小于分辨率时,病灶半高宽基本不再随直径变小而变小,而是基本等于空间分辨率,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PET各种分辨率情况下各种大小热灶的图像。计算图像的最大恢复系数、平均恢复系数及图像热灶半高宽,并用PET实验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PET实验的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当热灶直径以PET分辨率为单位时,图像热灶的最大及平均恢复系数随热灶直径的变化与分辨率无关,且热灶半高宽/分辨率与热灶直径的关系不受分辨率影响。  相似文献   
10.
18FDG-PE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例经胃镜检查初步诊断为胃癌的患者进行^18FDG—PET(^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扫描)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癌术后随访病例19例,以评价^18FDG—PE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18FDG—PET对于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97%(32/33),1例假阴性,远处转移准确率100%(6/6)。对于单纯胃局部(主要为第1站)淋巴结转移灵敏度55%(6/11),特异性为100%。改变22%(7/32)的患者治疗方案。19例随访病例中7例PET显示阴性,其中5例随访时间超过2年而未见复发。12例发现局部和/或多发转移,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4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3例,腹腔淋巴结转移6例,吻合口局部复发3例,骨转移6例。^18FDG—PET对胃癌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