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9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12TAB/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了微乳液区、微乳液/液晶共存区及不同液晶区域的范围。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液晶纹理相互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含质量分数为25%~75%正癸烷的各相图内,除了存在着层状、六角状单相液晶区和层状/六角状/立方状共存的混合液晶区域外,还存在着液晶/微乳液共存的区域,且随着正癸烷质量分数的增加,微乳液及液晶区域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用旋转滴法测定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12TAC)水溶液与系列烷烃的动态界面张力(DIF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烷烃链长对DIFT的影响,并详细表征了DIF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根据修正的Word-Tordai方程计算了DIFT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R12TAC浓度越大,DIFT曲线越低,DIFT下降越快,达平衡值的时间越短;随R12TAC浓度的增大,表观扩散系数Da从2.02×10^-10m^-2·s^-1减小到0.14×10^10m^-2·s^-1,吸附势垒Ea从2.60kJ·mol^-1增大到9.32kJ·mol^-1;温度升高,DIFT降低,表观扩散系数Da升高,而吸附势垒降低;固定一种表面活性剂溶液,测定R12TAC/系列烷烃溶液的动态界面张力,发现R12TAC/正己烷体系的DIFT最低,这与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中的溶船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绘制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2TAB)/正丁醇/水三元体系的相图,确定了不同区域的范围。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由W/O型微乳液经双连续结构到O/W型微乳液的变化过程。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并与液晶纹理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固定R12TAB和正丁醇的比例,随含水量的增加,体系的液晶相结构发生如下变化,从层状液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立方状液晶共存→层状液晶与微乳液共存。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矿爆破中煤层坚硬顶板外加控制孔后爆破孔与控制孔之间存在裂纹扩展不佳的问题,以永宁煤矿10204巷道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利用LS-DYNA动力显示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含有控制孔时侧压力系数u、不耦合系数r、控制孔与爆破孔间距L对坚硬顶板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大,孔间裂纹扩展形态呈现方向性的规律,裂纹数量增多、长度增长;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增大,峰值有效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r=1.67时,峰值有效应力最大,相对于其他不耦合系数时的峰值有效应力高出30%~ 40%。r=1.67时,若u≤1,L的最佳值为500 mm;若u>1,L的最佳值为650 mm。  相似文献   
5.
绘制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2TAB)/苯甲醇/水体系的三元相图,采用。HNMR方法研究了该体系胶束的微观结构,与电导法对照确定了W/O型胶束、O/W型胶束和油水双连续结构存在的区域,通过。HNMR谱图分析了苯甲醇在各胶束中的增溶位置。结果发现:苯甲醇主要增溶在胶束的栅栏层中,极性头靠近胶束界面,但由于不同胶束所处的微环境不同,苯甲醇沿烃链的分布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R12TAB/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液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制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2TAB)/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微乳液结构的变化过程。用^2H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了测量并与液晶纹理对照.探讨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固定R12 TAB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例,随含水量的增加.体系的液晶相结构发生如下变化,从层状液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立方状液晶共存→层状液晶与微乳液共存。  相似文献   
7.
β—环糊精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包结作用,并求出包结常数。研究发现,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升高,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证明焓和熵对包结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R_(12)TAC-SDS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青  尹宝霖  魏西莲  孙得志 《精细化工》2001,18(10):566-568
测定了 3 十二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R12 T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实验表明 ,复配体系的CMC及γCMC均低于单一组分。当R12 TAC和SDS以等量比复配时 ,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泡沫性能。其中起泡性参数Cs为 1.99mmol/L ,Rmv 为0 86 ,稳泡性参数Ct为 2 .5 0mmol/L ,t1/ 2 m 为 91.5s。对相互作用参数的计算表明 ,该复配体系具有强烈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 3十二烷氧基 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C1 2 NCl)与十二烷基磺酸钠 (AS)混合水溶液的泡沫性能。结果表明 :AS的起泡和稳泡效能高于 C1 2 NCl,起泡和稳泡效率低于后者。C1 2 NCl/AS混合系统表现出良好的泡沫性能 ,两组分等物质的量混合时 ,起泡效率为 1 .1 7mmol/L,起泡参数为 1 .1 8,稳泡性参数为 1 .86mmol/L,最大稳泡能力可达 5 2 0 s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与十四烷氧基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十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l4TAC)的包结作用。研究发现,Rl4TAC溶液的表面张力随β—CD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最大可接近水的表面张力值。Β—CD与Rl4TAC主要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结物。实验体系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与β—CD的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l4TAC/β—CD的包结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看来此包结过程的驱动力主要由熵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