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技术在企业的工作进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工程按期完成的保证,也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保障。文章从工程项目的传统物资管理技术,工程项目的现代物资管理技术,物资管理技术的评价指标、物资管理技术的作用四个方面对该方向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本文对工程项目以及物资管理领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小汽车拥有量持续攀升的。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交通状况的研究,发现在高峰时间出现交通拥堵以及BRT车道利用效能不佳的交通现状。本文对现有的BRT车道进行改造,同时对BRT混合车道系统的实施方案、特点、运营条件以及在交通拥堵的条件下BRT混合车道系统与BRT车辆的动态平衡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一种提高BRT线路利用效能的优化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期的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3.
彭金栓 《电子世界》2013,(6):179-180
以工科院校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阐述其内在原因,并针对性讨论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驾驶人车道变换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策阶段对整个换道过程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但目前缺乏对该阶段的深入研究。界定车道变换研究场景,基于驾驶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特性、驾驶期望、综合认知判断以及博弈理论等,分析交通冲突存在前提下驾驶人车道变换决策形成机制。引入博弈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探讨换道决策机制中对象车与目标车道后随车对于临界冲突点进行的非合作混合战略博弈,对博弈双方驾驶人的收益以及纳什均衡解进行深入探析。研究表明车道变换决策机制由信息感知及三次判断决策过程耦合而成,影响驾驶人决策水平的因素包括信息源特征、驾驶人信息感知能力、驾驶人行为特性及综合认知判断能力等;两车非合作混合战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由行车安全性、行车时间以及收益重要度因子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5.
山区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的加速度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标定运行速度模型中的汽车加速度值,在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开展小客车连续行驶实验,采集轴向加速度的连续数据,并通过断面观测得到大客车和大货车的加速度值,获得峰值加速度的累积频率曲线以及统计分布特性,并建立加速度-道路几何参数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小客车的入弯减速度幅值要比出弯加速度高一倍左右,不宜将加、减速度简化成同一个值,应该分别进行标定;加速度和减速度累积频率曲线的斜率突变点都不是发生在85~(th)百分位,而是临近95~(th),应重新考虑85~(th)百分位的使用价值;大客车的加、减速度幅值非常接近,而重载货车的减速度要明显大于加速度,同时,重载货车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值要双双低于大型客车;小客车的加速度与弯道半径负相关,而与弯道转角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河南省发展新数据为基础从物流需求、物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流业的环保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物流的发展现状。然后从物流设施建设、物流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环保性和农产品物流四个方面提出了河南物流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彭金栓  徐磊 《电子世界》2014,(2):170-171
以卓越工程培养模式为研究背景,界定了该模式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基于此从工作组织、论文选题、指导教师遴选、过程管理、答辩组织等子环节深入探讨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体系的构成及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中国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普遍存在公交站场建设严重不足的问题,从公益事业的角度评价了城市土地的利用,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土地审批的科学依据,从而使城市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城市的社会效益,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各等级公路的最大设计车速条件下,以视觉上更容易被接受的图形操作界面MATLAB/GUI为基本仿真环境,提出一种新型的图形界面仿真方法,并应用于汽车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制动过程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证实了该仿真方法的有效性,为防抱死系统的仿真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可视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磊  彭金栓 《电子世界》2014,(6):214-214
以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明确了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管理、双导师制度、课程教学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校外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维视角构建了卓越工程师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了相关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