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研究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开采机理和渗流规律,通过建造高压仓、密封和改进多通道电阻率测量方法,研发了大型露头岩样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通过分段压裂水平井物理模型的岩样筛选、模型的制作和封装、模型抽真空饱和以及有效驱动的物理模拟评价等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分段压裂水平井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进一步结合低渗/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驱替压差下,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压力梯度值要比普通水平井的压力梯度值高,且随着压裂裂缝半缝长的增加,压力梯度值也增加;当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一定时,储层渗透率越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最佳分段数越多;当储层渗透率一定时,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越长,水平井压裂的最佳段数也越多,最佳裂缝半缝长反而呈现减小的趋势;对于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开采来说,对产量最为敏感的是压裂段数,其次是裂缝半缝长,而裂缝导流能力最为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针对元284 区块压裂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井网参数优化问题,利用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对水平井长度、裂缝分布形态、注水井井间距离、注水井排与水平井垂直距离、稳油控水政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284 区块最佳的水平井长度为800 m,裂缝分布形态为间断型纺锤形分布,注水井井间距离为500~550 m,注水井排与水平井垂直距离为350~400 m,采用缩短中间裂缝长度至80 m 和减半中间注水井注水量的方法,可取得稳油控水的效果。该参数优化方法对同类油田的优化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Cu掺杂浓度对ZnO薄膜的结构、透光性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导电玻璃和石英衬底上制备了未掺杂和不同Cu掺杂量的ZnO薄膜.XRD显示,适当的Cu掺杂增强了ZnO的(002)衍射峰的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了样品的透光性,结果显示,随掺杂量的增加,其透光性减弱,但在Cu掺杂量为9.6%时其透光性还在60%以上.用四探针测量了样品的表面电阻率,薄膜的电阻率随Cu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东非鲁伍马盆地X气田下始新统深水海底扇为例,综合岩心、地震及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分析海底扇储集层质量差异原因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沉积组构、岩相差异及成因单元特征是研究区储集层质量差异的主控因素。在胶结作用较弱的情况下,海底扇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受控于岩石分选和泥质含量。5种主要类型岩相的物性差异与沉积组构、胶结强度密切相关,其中块状中粗砂岩相钙质胶结作用弱,物性最好,随着粒度变粗或变细储集层物性均变差。底流改造作用可形成具层理构造的岩相,极大改善微观孔隙结构与储集层物性。不同类型、位置和期次成因单元的岩相组合关系存在差异,控制海底扇储集层质量的差异分布样式,水道轴部或朵叶主体储集层物性优于水道或朵叶边缘,远源砂岩较近源砂岩分选及物性均逐渐变好。多期次砂体叠置情况下,后期比前期砂体砂泥比增加,储集层物性变好。  相似文献   
5.
流体在特低渗透储层中渗流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根据研制的特低渗透菲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在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实验建立了不同井网形式、井排距、裂缝穿透比和裂缝导流能力的模型,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算例计算表明:矩形井网为最佳井网形式,500 m×150 m矩形井网为最佳井网,最佳裂缝穿透比为0.75左右,人工裂缝导流能力最优值为50 μm2·cm.  相似文献   
6.
针对特低渗透多层油藏的层间非均质性和流体的非线性渗流特征,采用天然露头平板大模型并联驱替的物理模拟方法和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对特低渗透多层油藏合采的开发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透油藏多层合采时的总体采出程度与渗透率级差、平均渗透率、开发层数和地层油粘度均有关系。渗透率级差越大,总体采出程度越低,相对高渗层与相对低渗层的采出程度差值越大;平均渗透率越高,总体采出程度越高;开发层数越多,地层油粘度越大,多层合采时的开发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元综合影响因子”的概念来评价多层合采的开发界限。计算分析表明,多层合采的综合采出程度与四元综合影响因子呈幂函数递减关系,“四元综合影响因子”可以作为评价多层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特低渗透多层油藏在注水开发时由于各储层物性和流体特征存在差异,会引起各储层注水推进速度不同.利用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建立理论模型,推导了多层油藏考虑油相和水相启动压力梯度的水驱前缘计算公式,分析了渗透率级差、注采压差、注采井距、地层原油粘度对注水推进速度的影响.并针对注采井距的影响,首次提出了无因次水驱前缘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越慢;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变缓;随着注采井距的增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变快,但无因次水驱前缘却逐渐变小;随着地层原油粘度的降低,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变快,且增幅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8.
前人对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基于断层受到的正压力大小对其进行表征,而对于断层压实成岩时间这一因素考虑较少。本文定义岩石压实强度,并利用该参数与断层岩的断层泥比率(SGR)值计算断层的排替压力;根据断层岩与储层的排替压力差定量表征断层侧向封堵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M油田。研究表明,在M油田,SGR值小于11时,断层岩没有封闭能力;SGR值大于40时,断层岩具有很强的封闭能力;介于两者之间时,断层岩SGR值与其能够封闭的最大烃柱高度(Hmax)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