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青蒿琥酯对弓形虫滋养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引起人兽共患性弓形虫病的病原体。先天性弓形虫病可造成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及畸形 ,获得性弓形虫病临床症状复杂 ,具有较高致死率 ,WHO已确认弓形虫为AIDS的重要机会感染病原[1] 。目前使用的抗弓形虫药乙胺嘧啶、磺胺类制剂等均有一定疗效 ,但存在对胎儿的毒副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在体外试验中青蒿琥酯对弓形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材料和方法RH株弓形虫滋养体感染Hela细胞 ,于感染弓形虫后分别以 3μg ml、15 μg ml青蒿琥酯作用于培养的Hela细胞 ,同时设无药对照组 ,于药后 4、8、12、…  相似文献   
2.
细菌L型是细菌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细胞壁的缺陷型 ,几乎所有的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真菌都可发生此类形态学的突变。自 1 935年细菌L型变异发现以来 ,对其在实验室和临床诊断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研究[1] ,但随着抗菌素应用的日趋广泛和新抗菌素的生产和使用 ,临床上发现由L菌引起的感染病例也越来越多。由于L型菌细胞壁的完全或不完全缺陷引起生物学特征的明显改变 ,使常规培养失败 ,因此临床常有明显感染迹象而常规培养阴性的病例 ,适宜的诊断方法对于提高检出率有重要的作用[2 ] 。我们曾见 1例反复发热的病人 ,用负染电…  相似文献   
3.
在常见的吸血蠓类中,尖喙库蠓Culicoides oxystoma,台湾蠛蠓Lasiohelea taiwano,低飞蠛蠓Lasiohelea humilauolita和郧县细蠓Leptoconops yunhsienensis四种是我国南方江河流域的常见刺叮骚扰的吸血蠓类,在分类鉴定中维性蠓的尾器是蠓种鉴别的重要依据,为此对这四种吸血蠓的阳茎中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以弥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森林脑炎 (russianspring summerencephalitis) ,又称蜱传脑炎 (tick borneencephalitis)、春夏型脑炎、苏联远东脑炎 ,是由森林脑炎病 (简称森脑病毒 )引起的 ,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特征的稳性传染病 ,也是一种自然源性传染病。伐木工人、到森林旅游的游客常被蜱叮咬而感染[1] 。我国也时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典型临床症状为高热、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特征及瘫痪等。后遗症较重 ,病死率较高 ,但愈后有稳定的免疫力。目前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很明确 ,本实验观察了实验性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小…  相似文献   
5.
在扫描电镜观察大多数制样采用临界点干燥法。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用HMDS法,这一新的方法的全过程,包括组织先在3.1%戊二醛溶液中固定,再用1%锇酸后固定,并进行系列乙醇脱水,HMDS干燥,再离子测射,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我们经过对小鼠的脏器,兔的主动脉,培养细胞以及立克次氏体等样品的制备,并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不仅在样品的表面形态,而且在微细结构方面均与临界点干燥法无明显差别。常规干燥方法,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它需要临界点干燥仪,还需要高纯度二氧化碳。在夏季特别是室温超过30℃时,液态CO_2难于装满干燥仪的样品室。因此,在样品室加热时,CO_2液面要穿过样品,  相似文献   
6.
Q热立克次体是人兽共患传染病Q热的病原体,本文用Q热立克次体腹腔注射感染BALB/c小鼠,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病小鼠肝脏和脾脏内立克次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在肝脏和脾脏有大量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见于脾脏网状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肝脏枯否氏细胞胞浆中,多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微载体 (microcarrier,MC)是由天然葡聚糖或各种合成聚合物组成的固体小颗粒 ,其直径由5 0 μm至数百微米不等。由于该系统具有表面积大、生长环境均一、取样及细胞计数简单等特点 ,适合于培养原代细胞及二倍体细胞株 ,为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工具[1] 。自 1 96 7年荷兰的VanWezel首创应用微载体以来 ,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年来国外开发的MC主要有液体微载体、大孔明胶微载体、甲壳质微载体、聚苯乙烯多孔微载体图 2、PHEMA微载体等 ,国内部分单位也试制了微载体 ,如SH 2型、MC 1型微载体…  相似文献   
8.
磷酸萘酚喹是 4 氨基喹啉类新抗疟药 ,对间日疟和恶性疟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在毒理实验中发现 ,该药大剂量时对实验动物肝脏有一定的毒性损害 ,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I期临床实验中 ,发现个别志愿者血清转氨酶升高。该药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应用时 ,如服用不当或有个别异质病人 ,有可能出现潜在的危险。因此 ,有必要阐明其肝脏毒性机理 ,寻找有效的改善措施。本实验通过大鼠灌胃给药后观察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 ,并用X 射线微区分析的方法分析受损肝细胞内钙元素含量的变化 ,探讨钙稳态失调在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实验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