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The spherical macroporous cellulose(SMC) was fabricated using medical absorbent cotton as raw material and nano CaCO3 as porogenic agents.And then,the phenylglycine was grafted onto the SMC to obtain the novel spherical macroporous cellulose derivative adsorbent(PSMC).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adsorbents and Fe3+ ions served as model solute to evaluate the adsorption property of the adsorbent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porogenic agents and the value of pH have obvious influence on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dsorbents.The data of adsorption kinetic and isotherm display that the adsorbents possess excellent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348.94 mg/g) and have a bright prospect and considerable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Fe3+ ions in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2.
基于琼斯偏振理论,对通信系统光端机和大气传输信道进行了偏振建模,定量分析了传输过程中二者对信号光的偏振改变作用,并推导出信号光和本振光的偏振失配与混频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振调控反馈算法和PCD-M02型压电陶瓷式偏振控制器(PCD),提出了一种自动反馈式偏振调控补偿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偏振失配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较高的混频效率,进而提高了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3.
4.
以碳酸钙固体颗粒为致孔剂,采用热熔胶转化再生纤维素法制备了大孔纤维素微球,并用甘氨酸修饰成阳离子吸附剂,以Cr3+、Fe3+为模型组分考察了该新型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附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在270 min达到平衡,对Cr3+、...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废弃生物油制备肥皂和洗衣粉,脂肪酸,生物柴油,生物破乳剂,PHA的五个主要资源化用途,就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微乳化法、热裂解法、酯交换法、超临界甲醇法,其中酯交换法是利用废弃油脂与甲醇等小分子醇在催化剂下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得生物柴油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由于工艺简单,效率较高,经济可行,是国内外工业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方法。并在最后总结了目前我国废弃生物油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毛叶山桐子油为原料,通过转酯化、环氧化、开环及低碳酸酐酯化等四步化学反应,制备了环境友好型润滑油。研究中,考察了各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配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路线,并对最优条件下的产品黏度、倾点、闪点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以毛叶山桐子油为原料制备出的环境友好型润滑油基础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7.
朱卫霞  黄佳佳  章亚东  胡国勤 《安徽化工》2021,47(2):150-151,154
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工艺设计的教学实践,建立了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设计大赛为助力,以综合设计为主体的全方位培养模式.通过交叉相融的多元化工艺设计的实施,实现提高制药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