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BEHAVIORSOF48keVSiIONSIMPLANTEDINTO(100)GaASLiuHuizhen(刘惠珍);CaoDexin(曹德新);ZhuDezhang(朱德彰);ZhuFuying(朱福英)andCaoJianqing(曹建清...  相似文献   
2.
缓冲层对氮化镓二维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射频等离子体(RF-Plasma)辅助的分子束外延(MBE)技术中,使用白宝石(0001)衬底,采用低温缓冲层工艺外延氮化镓(GaN)。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表面形貌比较及X射线双晶衍射(XRD)ω扫描摇摆曲线的分析,讨论了低温缓冲层成核机理及缓冲层生长温度与形成准二维生长的关系,确立了缓冲层的三维成核,准二维生长的生长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氮化镓外延层更好地二维生长,进一步提高了氮化镓外延层的晶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设计并生长了一种新的InP/InGaAs/InP DHBT结构材料,采用在基区和集电区之间插入两层不同禁带宽度的InGaAsP四元系材料的阶梯缓变集电结结构,以解决InP/InGaAs/InP DHBT集电结导带尖峰的电子阻挡效应问题。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技术,通过优化生长条件,获得了高质量的InP、InGaAs以及与InP晶格相匹配的不同禁带宽度的InGaAsP外延材料。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生长出带有阶梯缓变集电区结构的InP基DHBT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4.
王小兵  朱福英 《核技术》1994,17(8):471-475
用时间分辨反射率技术实时测量了Si+、As+注入单晶硅的固相外延生长速率和外延层厚度,并与背散射沟道方法测得的非晶层厚度进行了比较。介绍了测量原理,分析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孙浩  齐鸣  徐安怀  艾立鹍  朱福英 《半导体学报》2007,28(11):1765-1768
以四溴化碳(CBr4)作为碳掺杂源,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技术生长了InP衬底上晶格匹配的重碳掺杂p型GaAsSb材料.通过改变CBr4压力,研究了掺杂浓度在(1~20)×1019cm-3范围内的掺杂特性,得到的最大掺杂浓度为2.025×1020cm-3,相应的空穴迁移率为20.4cm2/(V·s).研究了不同生长温度对掺碳GaAsSb外延层组分、晶格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80℃是生长优良晶格质量的最优温度.  相似文献   
6.
刘惠珍  朱福英 《核技术》1994,17(4):242-245
用超薄窗Si(Li)探测器测量低能X射线,将传统的PIXE谱测量范围推广到如Si、Al、Na等低原子序数元素。还对超薄窗Si(Li)探测器的具体应用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离子注入对超高分子聚乙烯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80keV不同剂量的C3H^+8,N^+2对超高分子聚乙烯样品进行离子注入,通过反冲探测分析表明注入层H含量的变化,对样品表面在离子注入前后的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离子注入以后样品表面氢含量减少,磨损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技术,以四溴化碳(CBr4)作为碳杂质源,系统研究了InP衬底上碳掺杂p型InGaAs材料的外延生长及其特性,在AsH3压力5.33×104Pa,生长温度500℃条件下获得了空穴浓度高达1×1020/cm3、室温迁移率为45cm2/Vs的重碳掺杂p型In0.53Ga0.47As材料。研究了CBr4和AsH3束流强度以及生长温度等生长条件对碳掺杂InGaAs外延层组份、空穴浓度和迁移率的影响,并对不同生长条件下的氢钝化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实验上测得的反应激发函数的形状及反应截面的绝对值为理论上研究和检验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离子束分析技术及同位素制备等提供有用的数据。有关氘束轰击天然铁产生的反应激发函数数据极少,美国橡树岭国立实验室J.W.  相似文献   
10.
实验上测得的反应激发函数的形状及反应截面的绝对值,不仅有助于核反应机制的探讨,而且也为活化分析技术及同位素制备等提供有用的数据。 有关~(27)Al(d,αP)~(24)Na反应激发函数的测量数据已有若干报道,但数据之间的分歧较大。如Rohm等人(1969年)测得的截面数据与Batzel等人获得的结果相差57%,随着核仪器和测量的方法不断改善,有必要对已有的数据不断地进行更新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