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激光光压偏转原子束分离锂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激光光压偏转原子束进行了锂同位素分离实验。准直比为450:1的原子束装置,炉温600℃时发生的原子束的数密度为10~9个原子/厘米~3,可调谐连续染料激光经柱面镜系统扩束后与原子束正交。激光线宽6兆赫,在1厘米长的交叉区域内功率密度为70毫瓦/厘米~2。当激光频率对准~7Li2~2P_(3/2)F=3←2~2S_(1/2)F=2跃迁时,~7Li原子从束中偏转。被偏转的原子中几乎不合~6Li,为非常纯的~7Li。当激光频率对准~6Li和~7Li2~2P←2~2S跃迁的其它超精细跃迁时,未看到明显的偏转,这是由于基态超精细能级的光泵浦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2.
我们使用的原子束发散角为4.7×10~(-3)弧度,残余多谱勒宽度7兆赫;一束线宽为6兆赫的可调谐染料激光与它正交。激光诱导荧光信号经调制接收放大后予以记录,使激光频率在30GHz范围扫描。测得~6Li 和~7Li 的2~2P 能级的精细结构分裂分别为9.7±0.4和10.5±0.5GHz;2~2P_(1/2)能级的同位素位移为10.7±0.6GHz。激光频率作2.5GHz 扫描。光强4毫瓦/厘米~2时,测得~7Li 的2~2P_(1/2)←2~2S_(1/2)跃迁的四条超精细结构谱线的间距依次为88±11,730±73,92±7MHz,  相似文献   
3.
从1962年日本清山哲郎首次研制成功氧化锌薄膜气敏元件。国内已生产了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报警器。这些产品都是掺贵金属钯的广谱性的气体传感器,选择性较差,即对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不能选择性地检出。根据工厂的特殊需要,我们研制了选择性乙炔气敏元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SnO_2—基半导瓷气敏特性的复数阻抗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SnO_2系氧化物半导体陶瓷是目前最常用的气敏材料。因其灵敏度高、工作温度较低而得到了广泛应用。选择适当的催化剂还可降低工作温度,或可提高选择性。在被检气氛中,氧化物表面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吸附,致使表面能态发生改变,因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无疑,材料本性及半导瓷的制备条件将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表面状态,因而影响检出性能。为要研究材料的特性,人们往往把它作成元件,而对元件进行参  相似文献   
5.
发散角为4.7×10~(-3)弧度,残余多谱勒宽度7兆赫的原子束与线宽6兆赫的可调谐染料激光正交,激光频率在30千兆赫范围扫描,测得~6Li和~7Li的2~2P能级的精细结构分裂分别为9.7±0.4和10.5±0.5千兆赫,2~2P_(1/2)能级的同位素位移为10.7±0.6千兆赫。激光频率作2.5千兆赫扫描,测得~7Li的2~2P_(1/2)←2~2S_(1/2)跃迁的四条超精细结构谱线的间距依次为88±11、730±73和92±7兆赫,当光强为4毫瓦/厘米~2时,记录的谱线宽度为22兆赫。对影响谱线宽度、相对强度及测量精度的一些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制了一台原子束装置,其准直比为450/1。装置上安装了两台四极分析器:一台为法国的SQ156L。通过该仪器测量了锂原子束的束形和发散角、考查了锂炉温度对发散角的影响,测量了锂的天然丰度比,另一台是中国产SJX-1型四极分析器,实验证明此仪器完全可用于金属蒸汽原子束的检测,当电离室附近的原子束的数密度约为10~9个/cm~3时,可以给出良好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激光光压偏转原子束进行了锂同位素分离实验。准直比为450:1的原子束装置炉温600℃时发生的原子束的密度为10~9个原子/厘米~3,可调谐连续染料激光经柱面镜系统扩束后与原子束正交。激光线宽6兆赫。在1厘米长的交叉区域内功率密度为70毫瓦/厘米~2。当激光频率对准~7Li2~2P_(3/2)F=3←2~2S_(1/2),F=2跃迁时,~7Li 原子从束中偏转。用可移动的四极质谱探头对无激光作用和有激光作用情况下的束分布进行了测量。每个初始处于2~2Sd(1/2)F=2态的~7Li 原子吸收——自发辐射光子的平均数约为22、~7Li 原子从束中部分偏转,~6Li 在残余束中被富集。被偏转的原子中几乎不含~6Li,为非常纯~7Li。当激光频率对准~6Li 和~7Li 的2~2P←2~2S 跃迁的其他超精细跃迁时,未看到明显的偏转,这是由于基态超精细能级的光泵浦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