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7篇
无线电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精梳机给棉工艺对精梳落棉率及梳理质量的影响。对比试验了不同给棉长度、落棉隔距下两种给棉方式对梳理质量的影响。试验证明:在前进给棉工艺中,顶梳占据梳理的主导地位;精梳条中棉结数量、短纤维含量均明显增多,但未出现成纱棉结数量增加的现象。认为:现代精梳机通过合理扩大锡林的齿面角,采用前进给棉工艺,并配置4.7mm的给棉长度,利用棉卷自清洁的作用,可获得较好的成纱质量指标和原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变速梳理与恒速梳理精梳机的合理使用问题。介绍了变速梳理和恒速梳理精梳机的特点,以及两类精梳机的工艺配置原则。就锡林和顶梳等关键梳理器材的优化选择,以及恒速精梳机安装精度要求和工艺一致性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根据变速梳理与恒速梳理精梳机的具体特点,从工艺优化配置,器材优化,工艺一致性调整等方面做工作,能够保证精梳机高效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精梳落棉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AFIS检测仪与条干均匀仪测试棉结,并将之与传统目测进行对比,说明AFIS检测精梳条对生条棉结的排除率为70%以上,而手检目测对生条棉结的排除率基本持平或上下浮动,不具可比性;在分析AFIS检测仪与条干均匀仪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说明AFIS的单纤维测试仪提供的棉结(粒/g)与条干均匀仪测定的成纱千米棉结是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棉结,二者不是线性关系,通常要通过成纱质量试验来予以验证;重点阐述如何运用AFIS检测仪,优化工艺上机、建立半制品棉结、短绒率的内控指标机制,查找质量的薄弱环节,监控设备除杂效果及纤维在加工过程中短绒率的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指出:控制棉条短绒率增长是控制成纱质量的核心,重点要控制精梳棉条中短绒含量及分布区域;长度大于16mm的短绒有可纺性,小于16mm的短绒整齐度不好,易产生短粗节及棉结,小于10mm的短绒就是小棉结、小纱疵;新品种上机要做快速试纺,精梳落棉率宜偏低控制;缩小锡林梳理隔距,增强锡林针布穿透能力,提高精梳梳理单纤化程度,可有效避免纤维纠缠、扭结和揉搓,成纱棉结增加的概率会大幅降低;加强对梳棉机、关键器材、工艺及精梳落棉质量的科学管控,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生产中 ,FA2 61型精梳机在运转一段时间后 ,不同程度地会发生锡林嵌花、针面不洁的现象。而锡林的针面状态与梳理质量关系很大 ,当锡林嵌花、针布纤维纠缠时 ,不但不能对棉纤维进行充分梳理 ,而且会引起纤维的损伤和梳针的损坏 ,严重地影响了梳理效果 ,致使棉网清晰度差 ,棉结杂质增加 ,排除短绒能力降低 ,成纱质量与外观下降 ,所以 ,对锡林嵌花、针面不洁的现象应引起重视。现将我公司总结的锡林嵌花的原因及清除措施介绍如下。1 锡林嵌花的原因分析( 1 )FA2 61型精梳机配套的是日本Nitto uni comb公司生产的 1 44 9型粘结式整体…  相似文献   
5.
探讨降低精梳条重量不匀率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影响精梳条重量外不匀率和内不匀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精梳条重量外不匀率和内不匀率的具体技术措施。认为:控制好落棉率的台差和眼差,定台、对号固定供应,实施大小卷搭配,消除棉卷黏连,提高工艺上机及梳理工艺质量的一致性,保持设备良好状态等,可稳定并降低精梳条重量不匀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改善美国PIMA长绒棉在前纺工序的适纺性能的技术措施。分析了使用PIMA长绒棉对纱线生产及质量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比色法检验其含糖量,对含糖量在3.0级以上PIMA长绒棉的控制使用比例,根据不同季节,按含糖加权平均计算,使整个配棉成份的综合含糖级别控制在不同范围内,加强温湿度控制,消除室内外环境相互影响,控制好原料及棉条的回潮率,并做好设备管理及清洁等具体措施。认为:采取上述技术和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PIMA长绒棉在前纺工序的适纺性能。  相似文献   
7.
移动机器人的地图构建与运动控制是智能移动机器人进行自主导航的基础。针对工业装配生产线的不同工位需要送料的需求,本文以一台轮式差速移动送料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搭建一个装配生产线,设计、实现了基于ROS的移动送料机器人的地图构建与运动控制策略。利用slamgmapping算法包,实现了机器人在特定装配生产线环境下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在主程序代码中利用状态机的机制,实现了机器人到达指定工位的运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和运动控制策略可以满足在所搭建的装配生产线中进行定位和运行。  相似文献   
8.
根据市场需求 ,我公司纺纱品种翻改频繁。在新产品上机试纺时 ,调整并条熟条重量也日趋增多 ,且调整幅度较大。用传统的工艺计算方法过于繁琐 ,难以适应要求 ,因此 ,我公司在新品种试纺的生产实践中 ,根据拟定熟条定量 ,喂入棉条定量 ,喂入棉条根数与牵伸齿轮的相互关系 ,摸索出一套简捷快速确定上机工艺齿轮来确定熟条定量的计算方法。设Z1 为原用牵伸变换齿轮 ;Z′1 为所需牵伸变换齿数 ;Z2 为原用牵伸微调变换齿轮 ;Z′2 为所需牵伸微调变换齿轮 ;G1 为原熟条定量 ;G′1为拟改熟条定量 ;G2 为熟条设计定量 ;G′2 为熟条纺出定量 ;N1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