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出了8031单片机与MAX111的硬件连接方法,介绍了控制字的具体含义及编程方法,MAX111串行接口时序图。利用汇编语言编制了实用的MAX111和8031的接口程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机场恒流调光器冗余系统及其自动切换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大型雷达天线的动态变形实时测量系统与方法。针对某大型雷达天线超大测量面积、高分辨率、实时测量、测量空间狭小的测量要求和难点,在对大尺寸变形测量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测量系统的原理、搭建过程以及应用进行了阐述,说明了该测量系统能实时获得大型雷达天线由于风载、温度等造成的结构动态变形,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天线的电性能畸变的实时补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单纯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AA)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微导管复合塑形、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1例伴有fPCA的中小型破裂PCoAA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术中微导管塑形准确性、微导管塑形稳定性、栓塞操作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和后交通动脉保留程度、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1例51枚伴有fPCA的破裂PCoAA均通过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成功完成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瘤体完全栓塞43例(84.3%),瘤颈残留8例(15.7%);后交通动脉均保留,49例血流无影响,2例部分影响。微导管塑形准确率为90.2%,其中微导管直接推送到位36例,回拉到位11例,导丝导引到位4例;栓塞中88.2%微导管位置稳定。仅1例术中发生破裂再出血。随访6~24个月显示,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2分48例(94.1%),3例(5.9%)预后不良,无患者死亡。术后6个月血管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 1级41枚(80.4%),2级8枚(15.7%),3级2枚(3.9%)。结论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伴有fPCA的急性期中小型破裂PCoAA术中应用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可使栓塞过程更稳定和安全,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5例、37枚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分析临床疗效、预后及随访结果,讨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发现37枚栓塞的微小动脉瘤中,达完全栓塞者27枚,动脉瘤瘤颈残留7枚,瘤腔残留3枚;30例患者获术后6 ~ 36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应用一些手术技巧和各种栓塞材料,微小动脉瘤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目前日益增长的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因为垃圾增多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著严重。在对国内外垃圾桶使用现状、垃圾分类制度以及相关环境保护领域的深度调研基础上,本文设计出语音识别的交互式智能垃圾桶。此垃圾桶通过语音模块、气味传干器、超声波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等模块下配合STM32主控芯片能够实现智能识别垃圾、打包、消杀和实时检测运行状况等功能,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构建适用于利废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方法,并以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熟料为例讨论各类方法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利用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熟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使用、化石资源消耗、矿物资源消耗影响;使用废料负荷法计算得到的产品环境负荷最大,而综合效益法在资源、能源与用地三项指标的计算结果最小。  相似文献   
9.
一个分布式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一个分布式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给出了系统结构、冗余设计及软件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新建隧道时为保证施工和附近既有设施及其运营安全所应采取的监测方法,分析了人工监测和远程自动化监测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结合北京铁路直径线盾构下穿宣武门站工程实例,介绍了人工监测与远程自动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今后隧道下穿地铁车站施工时的监测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