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无线电   10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硅、熔融石英和聚酰亚胺等材料制作折射和衍射微透镜阵列的工艺和结果,以及这些微透镜阵列分别与红外、可见光图像传感器的集成应用.微透镜与红外256×256PtSiCCD的集成结果表明,微透镜填充系数提高了2.3倍,成像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提高CCD图像传感器填充因子的微透镜阵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提高可见光CCD图像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提出了516×516元石英微透镜阵列的设计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其制作工艺.测量结果表明,所制作的微透镜阵列有优良的表面轮廓、较好的几何尺寸均匀性和光学性能,大幅度地提高了CCD图像传感器的填充因子.  相似文献   
3.
结合一个具体的基于 CCD图像处理方式的窄间隙焊缝自动跟踪系统,对其有关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减小误差的一些具体措施。所开发的窄间隙焊自动跟踪系统的横向跟踪精度可达± 0.1 mm。  相似文献   
4.
柔性仿生复眼成像系统探测机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MEMS工艺制作的新型的柔性曲面复眼探测器模型,它具有如昆虫复眼一样的曲面多孔径结构,体积小巧,探测视场大,探测灵敏度高,而且可以合并几个探测器而实现360°全视场探测,它具有对物体角运动十分敏感的特点,能简单而精确地探测出物体的角坐标方位和角运动速度.文中阐述了这种探测器的成像原理,探测器中的晶锥能起到限制杂散光和斜入射光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各个微透镜成像互补而不重叠,互不干扰,使系统实现镶嵌成像.并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设计出探测器模型,通过对多个角度的平行入射光成像效果验证了晶锥限制杂散光和斜入射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赖建军  赵悦  柯才军  周宏  易新建  翁雪涛  熊平 《半导体光电》2005,26(Z1):106-110,114
介绍了二元光学方法制作多台阶衍射微透镜的设计和工艺过程;分析了台阶侧壁倾斜对衍射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软刻蚀技术的复制和集成新工艺.实际制作了8台阶硅衍射微透镜阵列,利用新工艺复制了硅衍射透镜阵列.  相似文献   
6.
基于MOEMS技术研究了一种用于仿生柔性光学传感器的曲面微透镜的制作方法.首先利用传统的光刻胶热熔工艺制作了平面微透镜阵列,然后利用深刻蚀(ICP)制作了一种硅岛阵列支撑结构,在硅岛上涂覆一层聚酰亚胺,并固化,形成柔性的结构.利用这种技术所制作的微型光学传感器既具有一定的柔性,又具有一定的强度,而且与传统的硅工艺相兼容.  相似文献   
7.
在红外成像制导应用中,为满足长周期免拆卸贮存的应用需求,红外导引头非均匀性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集中于采用自适应的校正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参考源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针对传统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容易造成"鬼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红外导引头成像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该方法在传统神经网络非均匀性校正的基础上,进行了4点实用化的改进:首先,通过对图像运动判断,避免场景静止时的过学习;其次,采用自适应学习率,避免细节丰富区域的过学习;然后,利用双边滤波求期望目标的评估,减少细节的损失;最后,通过判断误差函数的波动量来决定是否对偏置进行更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校正精度、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神经网络校正算法。  相似文献   
8.
带CCD 图像处理的窄间隙焊缝跟踪系统中,存在执行调节误差、传感导前误差、弧光干扰误差、光学参数误差、初始给定误差、标定参数误差等。上述误差直接影响跟踪精度,可从硬件和软件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上述误差对跟踪系统的精度产生影响。目前,在采取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措施后,开发的窄间隙焊自动跟踪系统的横向跟踪精度可达±0. 1 mm。  相似文献   
9.
SF6/O2/CHF3混合气体对硅材料的反应离子刻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实验方法研究了利用SF6/O2/CHF3混合气体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硅的反应离子刻蚀技术.为了优化刻蚀条件,将刻蚀速率和选择比表示为SF6、O2、CHF3各自的流量以及气压和射频功率的函数.文中讨论了各种变量的变化对刻蚀速率和选择比的影响以及刻蚀机理,证实了加入CHF3可以显著地减小表面粗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钡钨阴极制备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钡钨阴极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阴极基底的表面和内部结构与阴极盐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在进行大量试验后,得到一种较好的钡钨阴极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