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8篇
无线电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配电网智能监控终端是建设智能化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不同的配电网在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不同的配电网在监控终端开发时的侧重点。描述了配电监控终端B/S和C/S系统架构,在软硬件开发方面介绍了控制核心、数据采集、通信模块以及操作系统等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Prony算法抗干扰能力差,且无法给出其振荡模式辨识结果的准确度评价,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类型扰动轨迹的低频振荡分析方法,并对其准确度进行评价。利用各类型扰动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平均能量之比对信号振幅进行预处理,避免振幅差异过大导致某些信号被掩盖。利用Prony算法对多类型的扰动轨迹进行分析获取主导振荡模式,计算各主导振荡模式的振幅偏差和相位偏差评价主导振荡模式的可信度。结合各主导振荡模式的振幅偏差、相位偏差、振荡能量百分比建立综合评价指标评价Prony算法的阶数选择是否合理。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基于CIM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首先,根据线损计算所需的数据要求,梳理了相关的模型,主要包括设备的连接关系、量测数据、线路和变压器数据等。其次,在此基础上,根据配电系统的功能模块,明确了这些数据的不同来源,并规定了不同类型数据在系统间信息交互的方式,实现了基于CIM跨平台的数据交互。最后,根据线损计算的数学模型对CIM模型进行扩展,建立配电网线损类及相关类,实现了线损的准确计算和高效管理,并为其它基于CIM的高级应用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配电网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需要,构建了营配调一体化平台。将平台分为基础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层,基础层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和接口规范提供统一的数据基础;支撑平台层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对象聚合,建立共享融合平台和实时数据平台,为其它平台提供信息;应用层基于跨平台的数据开发高级应用。在此基础上,对一体化平台的聚合对象技术、实时数据接入技术、空间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最后,在营配调一体化平台上进行了高级应用的开发,并在示范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配电网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应用要求,建立了配电通信系统公共信息模型(CIM)。论述了CIM模型建模原则、建模方法,给出了通信系统的拓扑模型、设备模型、资产模型的建模实例并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最后研究了模型的拆分与合并,为电网通信系统CIM建模提供了方法,为构筑电网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农村电网配电台区自动化程度较低,监控方式落后,数据采集困难等特点,本文设计了基于GPRS通信的智能配电监控终端。该终端采用STM32为微控制器,以AD7606为核心的电力信息采集模块,并集成了红外线模块、RS485通信模块、键盘输入及LED显示模块等,通过远程通信与主站服务器相连,实现了对农村配电台区的远程测量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农村电网的智能化程度。该装置设计成本低,监控效果好,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7.
基于SG-CIM的配电网数据平台及应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SG-CIM模型为我国电网建模和信息交互建立了统一的规范,方便了不同系统和应用间的信息集成。在现有SG-CIM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配电网业务需要,扩展了模型的类、属性以及相互关系。为克服电力系统安全分区对信息交互的影响,在安全Ⅲ区建立了数据汇聚平台。在统一数据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体化平台。根据业务要求,进行了对象聚合,同时构建了实时数据平台,提高实时数据传输速度。在此基础上,以GIS为依托,根据业务流程,集成了跨系统的信息,开发了多个高级应用,并在工程中得到实践。  相似文献   
8.
针对稳态、动态电能质量问题,介绍了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S变换等分析方法,论述了当前研究现状并指出其不足,在治理技术上,目前采用用户电力技术治理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比较有效,介绍了稳态、动态电能质量和谐波的治理技术,并对比了有源滤波器、固态转换开关、配电型静止同步补偿器、不间断电源等控制装置的性能优缺点、应用进展及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自动跟踪器,该跟踪器由单片机STC89C52作为微控制器发送脉冲给步进电机驱动器,在天晴时采用普通的硅光电池作粗略跟踪,位置传感器PSD作精确跟踪,天气情况不好时则采用天晴时追踪记录的数据进行跟踪。实际测量数据表明,该自动跟踪器可有效提高系统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