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得到高品质的热辐射源,提出一种由附着在SiC基底上含负折射率介质的光子晶体构成的新型热辐射源,在光子晶体中插入一个缺陷层,缺陷层的禁带的波长范围被调节到与SiC吸收带的波长范围基本重合;利用传输矩阵方法分析该辐射源的热辐射特性.结果表明:该结构只能辐射与禁带的缺陷模波长相等的光波,在很窄的波长范围及特定的方向上表现非常尖锐的辐射峰.辐射峰具有较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对入射角度偏振及光子晶体的尺度因子等不敏感,具有较高的品质因子.  相似文献   
2.
特种液芯光纤微弯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自研制的液芯光纤,通过其在自由状态下的微弯传光性能的测试,研究液芯光纤的轴向微小弯曲和光强损失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实验数据及分析,为液芯光纤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其特有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桥梁等领域,复合材料损伤修复已成为热点研究项目.研究以常用复合材料作试件,利用近代光测技术研究了光修复技术对复合材料结构弯曲变形的影响,给出了复合材料结构修复前后刚度变化规律,为光修复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石油化工人工操作的危害及其自动化技术要求出发,介绍了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该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长效降阻剂和非金属石墨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电阻值的大小是决定配电网能否安全运行的关键。我国电力行业标准对接地电阻值的大小有明确规定。在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区,一般情况下,只要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就能满足要求。而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虽然严格按照接地装置的要求进行敷设,  相似文献   
6.
王乐新  王云 《中国计量》2009,(11):121-122
卡尔.费休库仑法微量水分测定仪广泛应用于测定石油、化工、轻工、电力、医药、农药、环保、地质、食品等行业产品中的水分含量。由于近年各单位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对该种仪器的应用逐年增加,因此制定该种仪器的检定规程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经过努力,JJG1044-2008《卡尔.费休库仑法微量水分测定仪》检定规程于2008年9月27日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发布.并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热电制冷器(TEC)的小型快速模糊神经网络温控系统。该系统的硬件由温度传感器、TEC及其驱动器和微控制器组成;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模糊推理系统和神经网络相结合,通过控制脉冲宽度调制(PWM)发生器输出合适的波形,驱动TEC制冷或者制热。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较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温度控制器具有更加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激光散斑照相法是实验力学中应用众多的光学测量技术中的一个分支.由于激光散斑照相技术不需要参考光即可实现物体表面形变的测量,与激光全息术相比具有特别的优点,但传统的激光散斑照相法对离面位移不敏感,一般只局限于对面内位移的测量.本文着重于激光散斑技术的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激光散斑照相过程的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激光散斑照相方法,并用于对离面位移的测量,用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将其与传统激光散斑照相法和激光离焦散斑照相法的结果比较,实验表明这种改进在测量微小离面位移方面是有效的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损伤的光修复波长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复合材料损伤的外场快速修复这一研究热点,从实验出发,以目前飞行器上广泛采用的复合材料作为试件,利用全息干涉术研究了光波波长对复合材料修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激励条件下,不同波长的光对复合材料损伤修复有一定的影响,此研究为进一步的快速光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推行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以创新能力训练为主线,尝试突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单调死板"的模式,创建并实施了启迪式、感悟式、渗透式等研究性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营造了与课堂紧密联系的创新氛围,在教学中做到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对此在分析研究性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大学物理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模式进行总结,以期为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以及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