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文章叙述了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可制造性设计的必要性,阐述了可制造性设计的内容和实施步骤,并结合实例,采用可制造性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DFM)软件进行PCB可制造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三维方向对电路板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抑制转子电阻参数摄动和洋流、海浪引起的转矩波动对深潜艇推进电机调速系统的影响,文中研究应用状态反馈鲁棒控制方法来处理推进感应电动机磁场定向下的矢量控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立的深潜艇直航运动模型和螺旋桨四象限动态工作情况下的仿真模型进行深潜艇直航推进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转子参数摄动和负载转矩波动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该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再生混凝土剪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对再生混凝土的结构性能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对四点受力等高变宽梁进行剪切试验,探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剪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剪切破坏形态和普通混凝土相似,但其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均低于普通混凝土。在对再生混凝土抗剪强度、剪切变形和剪切模量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再生混凝土的剪应力-应变曲线,建议了剪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和剪切模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普通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方法设计,对7根再生混凝土简支梁斜进行截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力特点和抗剪破坏机理,分析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认为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普通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公式对再生混凝土梁同样适用,具有一定安全储备,并基于工程要求建议更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公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只实现了磁链和转速子系统的稳态部分解耦和矢量控制易受转子参数摄动影响的问题,研究了应用时域H∞鲁棒控制方法来处理感应电动机参数摄动和干扰抑制问题.运用在转子磁场定向下引入非线性解耦补偿分量获得的动态输入输出解耦模型,研究感应电动机的状态反馈H∞鲁棒控制方法,仿真表明这种方法对抑制感应电机参数摄动和外界扰动影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Weis-Fogh机构的零航速减摇鳍升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克服传统减摇鳍只能在有航速情况下进行减摇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is-Fogh机构的零航速减摇鳍.通过对Weis-Fogh机构原理与流体特性的深入研究,从理论上推导出平板翼的升力表达式,确定了升力与旋转角速度及角加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平板翼的升力模型,完成了平板翼在各种运动规律下的升力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这种新型的减摇鳍能够在零航速下瞬间产生巨大升力,通过控制翼的旋转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能够控制升力的大小及建立的时间,验证了采用Weis-Fogh机构设计零航速减摇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零航速减摇鳍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零航速减摇鳍在不同风浪强度下驱动能量的利用效率,对随机海浪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状态方程进行扩展,设计了基于二次型指标的随机最优控制器.为实现能量消耗与减摇效果之间的最佳匹配,采用遗传算法对二次型指标的加权矩阵进行优化,优化过程中根据系统的特点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为了在不同海况下实现随机最优控制,提出了加权矩阵的自适应准则.仿真结果表明,只要根据外部环境正确选择加权矩阵参数,就可以用尽可能少的能量达到预定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8.
抑制滑模抖振的新型饱和函数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饱和函数控制法是抑制滑模抖振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边界层厚度的固定不变,导致系统轨迹无法渐近收敛到所给定的切换平面上,从而在切换平面上不存在滑动模态,降低了系统在切换平面上的鲁棒性.通过对以上问题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具有动态边界层的新型饱和函数控制法.该控制方式可使边界层随状态轨迹的收敛而逐渐收缩,当边界层厚度减小到零时,边界层与切换平面重合,使状态轨迹最终收敛到切换平面上,增强了系统在切换平面上的鲁棒性.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