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和比较了测试液动冲击器性能参数的各种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冲击力法测试破岩冲击器的性能参数,并以YD系列测力传感器为检测元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自动检测系统。同时,分析了影响单次冲击功测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粗面岩油藏是一种特殊油气藏,已受到国内外油田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对粗面岩力学特性的研究还很少。分析了粗面岩的岩性和裂缝发育情况,以岩石力学和弹性力学为理论基础,从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试验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辽河油田小龙湾地区现场实际,通过粗面岩岩心单轴试验,得到了粗面岩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抗拉强度等基本岩石力学参数。根据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结合弹性力学相关理论,得出小龙湾地区粗面岩的力学特性为线弹性,并给出了其基本力学参数的取值范围。谊结果对辽河油田小龙湾地区粗面岩油气藏的压裂设计和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旋冲钻井破岩力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旋冲钻井技术可有效提高硬地层、易斜地层的机械钻速。以弹性力学、波动理论和冲击动力学为基础,采用室内试验和力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旋冲钻井破岩力学模型。在该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根据冲击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冲击动力学,对旋,中钻井中冲击动载作用下的破岩过程进行了简化;假设岩石为弹性介质,根据弹性力理论,分析了轴向力和剪切力作用下岩石的受力状态;对在室内进行的载荷侵入深度曲线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岩石所受外栽荷与侵入深度成一定的线性关系;结合波动理论,分析了冲击动栽作用下岩石的应力状态。建立的破岩力学模型对旋冲钻井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模拟深井条件下的PDC钻头破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深井破岩试验装置模拟不同井深(0~5km)压力条件下对泥岩进行了PDC钻头破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井深(围压)的增加,岩石强度增加,破碎岩石的切削力增加,同时,PDC钻头齿形和结构对破岩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必须按深井条件和岩石特点进行PDC钻头齿形和结构设计,以达到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PDC钻头等体积布齿设计的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PDC钻头布齿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PDC钻头的破岩效果及其使用寿命的长短,而等体积设计是PDC钻头布齿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综合考虑了钻头冠部形状、切削齿的布置、切削齿尺寸、切削齿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建立了切削齿等体积设计数学计算模型.对切削齿的工作角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将其结果应用于该模型中,最后选取适当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计算机求解。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和求解方法具有适用性,这为PDC钻头的设计和性能模拟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重叠和覆盖条件下PDC切削齿破岩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应虎  刘希圣 《石油学报》1994,15(3):119-125
本文详细介绍了对PDC钻头切削齿在实际工作条件-重叠和覆盖条件下破岩规律的研究结果.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影响重叠和覆盖条件下切削齿破岩载荷的因素及规律、研究结果在钻头设计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选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以及测定方法,分别确定了塔中隆起泥页岩全岩组分、粘土矿物组分含量、非晶态粘土矿物的组分含量以及密度、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膨胀率、回收率、吸附等温值、CST分散值、CST水化值、CST坍塌值等八项理化性能,分析了岩石组分和理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石油钻井井史管理系统的特点,针对钻井领域数据量大、关系复杂、分布、异构、自治等当前存在的问题,创新地提出了新一代井史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基于Ontology井史异构数据集成",该方法从语义集成的角度彻底消除数据源之间数据异构问题,实现各油田井史数据高效集成、共享。对方法的原理及实现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建立了钻井领域本体库基础模型,实现了油田关系型井史数据库到钻井领域本体库之间的关联映射。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在井史数据集成过程中高效可行,集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