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准微粒群算法的种群多样性随进化变差是造成陷于局部最优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样性监控的免疫微粒群算法.利用多样性函数对种群的多样性进行监控,并在多样性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引入免疫机制中的克隆选择算子和免疫记忆特性来对粒子进行更新,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微粒群算法易陷于局部最优以及对多峰值函数搜索效果不佳的缺点.用经典benchmark测试函数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标准微粒群算法有着更好的收敛性能.  相似文献   
2.
闫旺  李文生  何玲  安国升  胡春霞 《材料导报》2016,30(22):26-30, 42
选用热稳定性好的SiO2为包覆物,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对商用磷光粉SrAl2O4∶Eu2+,Dy3+表面进行包覆,以解决磷光粉在高温下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因与金属粒子接触以及高温氧化产生猝灭的问题。实验通过热压烧结制备块体铜基磷光复合材料,考评包覆工艺对高温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发光及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分光仪等设备对包覆前后磷光粉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采用摩擦试验机对包覆前后磷光粉与高铝青铜粉末混合制备复合材料烧结试样的摩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磷光粉表面包覆可有效避免其在高温下氧化猝灭和接触猝灭,包覆后磷光粉应用于铜基复合材料中可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磨损量,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当包覆比为10%时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能、耐磨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锅炉的主汽温被控对象是一个大惯性、大迟延、非线性且对象变化的系统,常用的汽温控制系统有串级PID控制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串级PID控制一般能将主汽温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将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自学习能力与PID控制器的鲁棒性相结合,能实现对非线性、大时滞系统模型的控制。对这两种策略在不同负荷下进行了实验仿真,该结果对当前电厂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以硅酸钠和盐酸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微细SiO2粉末过程中反应温度、乙醇/水体积比、HCl浓度等影响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利用粒度分析仪和金相显微镜对产品的粒度和形貌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0℃,乙醇/水体积比为0.5,盐酸浓度为1.4 mol/L条件下制得的SiO2粉末,其粒径小且颗粒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5.
以无机盐SnCl2为原料,通过形成配合物前躯体制备了氧化锡及铜离子掺杂氧化锡纳米晶.XRD表明两纳米晶体系均为金红石相SnO2.通过对两纳米晶体系的TEM/HRTEM微结构分析,发现掺杂体系的粒径有明显降低,而且颗粒边界也较未掺杂体系清晰.通过对两纳米晶体系的紫外图谱的研究,发现Cu掺杂后SnO2纳米晶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且铜离子掺杂后导致体系的UV图谱中出现两激子峰.  相似文献   
6.
以AOT-异辛烷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了粒径3~6nm的单分散金红石相氧化锡纳米晶及其掺杂体系.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得氧化锡纳米粒子为纯金红石构型.分别以XPD,TEM,FTIR和UV-VI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反相微乳液方法制备的掺杂与未掺杂氧化锡纳米体系均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较小颗粒的尺寸.此外两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均出现两个分离的激子峰,铜离子掺杂引起氧化锡吸收带边的微弱红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45#钢表面制备可高效快捷监测涂层摩擦磨损状况的耐磨自敏涂层(Cu-14A1-X/ SrAl2O4:Eu2+,Dy3+)。方法 用冷喷涂方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含不同体积分数的铝酸锶与高铝青铜粉末的复合发光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荧光粉比例对自敏复合发光涂层的相组成、发光性能、表面及截面形貌的影响。结果 复合涂层的物相与原始粉末基本相同。随着涂层粉体中铝酸锶磷光粉体积分数的增加,相同工艺下制备的涂层厚度逐渐增大。三种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随着铝酸锶粉末颗粒所占的比重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略微降低的趋势。同时,随着磷光粉体积分数的改变,铝酸锶颗粒在复合涂层表面的沉积率最大为13.6%,且沉积率变化的趋势逐渐减小,相应地,涂层的发光强度也降低。结论 高铝青铜与铝酸锶粉末配比为7∶3时,涂层发射光谱符合4f65d1→4d7的宽带发射,在受到激发后,均发出耀眼的黄绿色光,具有很好的指示效果,且铝酸锶粒子对涂层起钉扎作用,沉积好,结合强度高。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史教育教学中,坚持为新中国喝彩、给共产党点赞、帮大学生鼓劲的原则,以科技成就为线索,从"两弹一星"支撑起中国的政治大国地位、路网建设奠定了中国的经济富强基础、科技创新点燃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科技应用改善着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四个板块来诠释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科技成就,做到了点面结合、纵横交织,图文并茂、浅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高校迎新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要求日趋迫切。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独立开发了基于Access的新生录取报到系统,文章在调研了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数字迎新系统开发的基础上,对民办高校数字迎新设计理念、技术依托、及该校基于Access的新生录取报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校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生报到管理工作的便捷、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与服务水平。数字迎新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文章的论述以期对民办高校的数字迎新建设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浸入式喷吹混合粉剂颗粒进入金属熔池后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描述浸入式水平喷吹混合粉剂在熔池中相对运动轨迹的表达式,籍此对不同密度和不同粒度的不同相对运动轨迹所导致的不同粉剂在熔剂中的运动偏析进行了分析,进而给出了通过调整不同粉剂的粒度配比来避免偏析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