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挤出成型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氧化铝载体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小颗粒、异形(三叶形)或圆柱形氧化铝载体的机械强度,改善孔结构,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在挤出成型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原料粉的颗粒度,物料中的水粉比,胶溶剂以及助挤剂等)对氧化铝载体物理性能的影响,并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强度高、表面致密、孔径分布集中的工业氧化铝载体。  相似文献   
2.
皂基润滑脂是一个以皂纤维(稠化剂)为分散相和一个以非极性润滑液体(基础油)为分散介质的胶体分散体系。脂性能与组成和制脂工艺等因素直接有关。本文以12-羟基硬脂酸锂稠化石蜡基油、环烷基油及其混对油,采用循环剪切制脂工艺,通过电镜观察考察成脂过程中锂皂纤维结构变化及对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多相催化反应,分子在催化剂中的扩散是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这就涉及到催化剂孔结构(孔大小及其分布、孔形和孔容等)的测定。现有催化剂孔结构测定方法,如压汞法、气体吸附法等都乃是简接法,况且在应用时一般都须借助于假设孔模型来进行。事实上,实用催化剂的孔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因此,至今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够充分的。本文采用金钢石刀超薄切片制样(文内详细作了介绍)揭示了催化剂孔结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三方面的讨论:1.电镜制样方法的比较,说明超薄切片法使得能在显微图上完整地呈现试样的孔结构。若实现连续切片,则孔道在催化剂中的空间构型(三维分布)也可获得。2.关于催化剂孔的构成,可分成三种类型:①粒间孔(由带有微孔的粒子聚结可能构成双型孔)、②晶内孔、③腐蚀孔。3.关于孔度的测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不同锂皂对采用循环剪切制脂工艺制成的锂基润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锂基润滑脂的结构和性能从属于12-羟基硬脂酸锂和硬脂酸锂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硅铝沸石骨架铝的脱除是一种沸石改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用作石油催化裂化催化剂活性组分的Y-沸石,采用化学的和高温水蒸汽处理等几种方法脱铝,并以分析电镜加以研究。结果表明:经脱铝,Y-沸石晶体轮廓仍保持完整;脱铝的方法和条件的不同,在Y-沸石晶内会形成大小不等,分布均匀程度不一的二次孔;二次孔较多的区域,相应地硅/铝比较高,反之则较低;脱铝过程实际还包括一个二次孔所在处的局部沸石晶体结构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 电子显微镜是一种直接观察物体微细结构的有力工具,被喻为“科学之眼”。自1932年M.Knoll和E.Ruska建造第一台电镜起,电镜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诸领域。六十年代商品扫描电镜的出现,特别是随后形成的多功能分析电镜,使获得的结果不再仅仅是一张“显微图”,而  相似文献   
7.
在烃类诸多催化转化过程中,通常会有炭沉积在催化剂及反应器、换热器等壁上,而造成种种不利的影响,如使催化剂失活、堵塞反应器、降低传热效率,甚至发生催化剂粉化和反应器等破损的严重问题。故催化炭沉积为人们所关注。实际对丝状炭沉积在过渡金属铁、钴、镍上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Baker和Harris曾对此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论。不过,在以往的文献中,较多的研究是关于炭丝纵向的生长。本文将通过电镜原位观察来讨论丝径向生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晶粒ZSM-5沸石的合成及其晶形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确定了合成小晶粒ZSM-5沸石的适宜条件范围,测定了沸石晶粒大小,观察了晶化过程中晶粒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电子显微镜对润滑脂结构的观察来研究润滑脂。电子显微镜试样的制备采用悬浮法。各种常见类型润滑脂结构的观察结果是皂基脂主要呈带、针、绳状纤维;非皂基脂主要呈针(棒)、片、粒状物等等。文中列举了:1.锂基脂因组成和冷却条件上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脂结构。2.钠基脂制备中均化对皂纤维的分散作用。3.锂基脂氧化测试过程中脂结构的变化。4.锂基脂在轴承寿命试验中皂纤维的破坏过程及与力矩变化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4 应用实例近期分析电子显微镜 (AEM )技术快速发展 ,在分辨率、灵敏度、操作范围、分析速率等方面都有显著地改进和提高。这些都会增加AEM在催化剂表征中的有效性 ,将更好地理解催化剂结构、组成和活性的关系 ;将使催化剂性能的设计和优化有新的突破。当然催化剂表征最终目标将是开发“原位表征技术” ,真实地反映在催化过程中的催化剂表面状态及性质 ,说明催化反应机理 ,使“催化”愈来愈接近“可预测科学”。至今催化剂原位表征技术虽还没有普遍实施 ,但它是催化科学和工程诸多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5 6 ]。各种催化剂表征的方法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