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金伟  范杨  陈国辉  辛巍  张灿 《电子设计工程》2023,(18):136-139+144
为充分提升无人机导地线的点电荷传输能力,使剩余供应电量安全转移至地下环境中,提出基于多传感器的无人机自主导地线巡视方法。根据多传感器配准原则,获取关键的无人机电量供应数据,根据电信号检测结果,完成基于多传感器量测数据的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将作业域环境划分成多个区间,按照巡视节点定义原则,分析导地线中传输电信号的敏感性水平,实现基于多传感器的无人机自主导地线巡视算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与IMU冗余补偿算法相比,在多传感器元件结构作用下,无人机导地线内点电荷传输速率明显加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剩余供应电量安全转移至地下环境中,符合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3.
针对输电线路螺栓螺母异常检测问题,对无标签螺栓数据训练深度学习预训练模型进行了研究,首次采用了自监督学习的方法,使用大量无标签数据集进行学习,首先,使用少量带标签的螺栓目标检测数据集训练目标检测模型,推理获取大量的单图无标签螺栓数据集,然后,采用自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单图无标签螺栓数据集训练螺栓预训练大模型并获取可视化的螺栓注意力图,最后通过实验对比螺栓预训练大模型在螺栓分类和检索任务中与非预训练模型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无标签数据得到的预训练大模型可以注意到螺杆、螺母、连接件的位置,进一步表明螺栓预训练大模型在分类任务中准确率提升了2%到7%,在螺栓检索任务中平均精度提升了8%。  相似文献   
4.
赵一婕  辛巍  范杨  程绳 《湖北电力》2021,45(3):82-88
在构建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支路重要性评估方法.使用ISODATA算法对支路退运的三维风险进行自组织聚类,确定各条支路的重要性等级,然后利用PCA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所有支路风险的主成分,实现数据降维后支路的重要性排序及其重要性程度分级,为核心骨干网架构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EEE39...  相似文献   
5.
2020年6月17日,四川省丹巴县梅龙沟发生泥石流,复活了阿娘寨古滑坡体,此区域两基500 kV超高压输电铁塔在滑坡体持续变形的2个多月后倒塌.文章收集了12期国内外高分光学影像,提取两基铁塔在滑坡运动期间的塔基水平和垂直位移变化情况,并开展了铁塔受力情况评估及倒塔的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可协助开展输...  相似文献   
6.
直流接地极作为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及时进行状态检测、综合评估和维护.为此,分析了影响直流接地极安全运行的因素,明确了关键特征量及检测方法,提出了直流接地极安全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估法,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共用接地极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直流接地极安全运行状态综合评估法可有效评估接...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绝缘子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绝缘性能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目前,传统的人工停电检测绝缘子的方法存在工作量大、危险性高等问题。因此,研究一种特高压绝缘子检测机器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一种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检测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和高度的可靠性,能够有效解决特高压绝缘子的检测难题。  相似文献   
8.
接地网状态与完整性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但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与变电站的接地网作为隐蔽工程,传统开挖式检测效率低且存在二次破坏性.由于系统改造及长期土壤腐蚀会导致接地网破坏、腐蚀,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超宽带脉冲GPR雷达无开挖的检测方法.考虑典型土壤性质和环境条件,利用matGPR仿真研究接地网几何特征、埋...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箱配件疲劳试验设备的动作特点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先扼要阐述了系统总体设计、然后分别对硬件和软件设计做了介绍。硬件部分以ADuC841芯片为核心,软件部分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实现了多任务的调度,使系统能并发地执行多个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飞跃  邹婷婷  辛巍  杨建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12):20201064-1-20201064-6
基于飞秒激光照射的改形控性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微纳加工技术,其在快速、大面积、周期性亚波长结构的制备上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文中利用该技术在氧化石墨烯薄膜表面开展亚波长光栅结构的快速制备,并针对其中的加工机理、形貌变化及其液体浸润性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改变飞秒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等参数,实验获得了具有不同深宽比和表面“粗糙度”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样品,实现了液体接触角在15°~75°范围内可控的浸润性,并且其接触角在空气中放置20天后平均增加20°。文中的理论和实验结果为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和改性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有望促进结构化石墨烯衍生材料在液滴收集、微流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