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将暗场技术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是近几年来生物电镜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1982年klotz报道了核酸分子的暗场技术后,这一方法逐渐得到了应用,其优点不仅在于操作简单、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增加样品的反差,良好地保存核酸分子的精细结构。我们对这项技术作了初步尝式,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取适量褐点粉灯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lphaea phasma NPV),分离的鱼类病毒和噬菌体三种病毒样品,先用0.05MNa_2CO_3处理APNPV,然后用二步释放法,将纯净的APNPV,HV和噬菌体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尿素中,使其蛋白外壳变性。将病毒核酸释放液用细胞色素C进行单分子膜展层,用火棉胶—碳膜的铜网沾取核酸。将部分铜网在无水乙醇中脱水后,进行铂钯金属旋转投影,用于电镜明场观察(见图1—3),而另一部分铜网  相似文献   
2.
球形芽孢杆菌伴孢体的电子显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球形芽孢杆菌MR—4和1593菌株的伴孢体的形态、大小和产生部位。发现两菌在3种培养基平板上均能产生伴孢体,并且二者的伴孢体在形态和大小上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初步分离了MR—4—78菌株的伴孢体,生物测定证明其伴孢体对1令致乏库蚊幼虫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3.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wuhanensis寡芽孢突变株623菌的菌体形态和晶体形成。发现其菌体具有多种特殊的形态。采用超薄切片证明,该菌有的可形成前孢子,但在芽孢发育的第Ⅱ—Ⅳ阶段受阻,因而不能形成芽孢;在前孢子与晶体之间形成一种“漏斗”状结构;菌体内还具有类似于胞外膜的结构,晶体则位于这种结构之外;一个菌体内能产生与菌体长轴横向或平行排列的两个晶体。  相似文献   
4.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苏芸金杆菌25个H—血清型的27个菌株和7.个新分离菌株的伴孢晶体,比较了它们的大小和形态结构。伴孢晶体的形态分为:菱形、方形、椭园形或近园形、或近园形、近六角形、不规则形及多种形式的镶嵌形。菱形伴孢晶体的平均长度0.708—1.748μm,平均宽度0.436—0.998μm,且它们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的比值大多数为2左右;非菱形伴孢晶体的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0.785—1.253μm和0.632—0.992μm,它们之间的比值为1.2—1.4。云南省文山菌株(WenShun strain)产生两个叠合的形似“张开嘴的鱼头状”的伴孢晶体。励木变种(Subsp.tochigiensis)(H19)的一个孢子束中形成2—3个伴孢晶体,且排列的位置也不尽相同。首次发现云南变种(Subsp.yunnanensis,H20)113菌株在形成伴孢晶体的同时产生“葡萄状”的物体,它是否属于旦白质的伴孢晶体及其对昆虫的作用,还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