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复超高斯分布的多通道联合去噪去混响波束形成器。本文采用复超高斯模型对语音信号建模,在最大似然准则下首次推导出联合去噪去混响波束形成器的解析表达式,并证明了该式是现有多种联合去噪去混响波束形成器的一般化形式。同时通过理论推导证明本文所提算法性能优于传统多通道预测误差算法级联最小功率无失真波束形成器。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多个客观指标上明显优于现有联合去噪去混响算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类规则阵型,可以引入克罗内克积提高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的鲁棒性,同时降低其运算复杂度;然而,对于阵元数较多的规则阵列,阵元失效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当某些阵元失效时,规则阵列不满足克罗内克分解。针对常见阵元失效问题,文章研究了阵元失效的三种情况对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与克罗内克积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性能影响。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信号完全缺失的通道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最大,信号重复的通道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最小。文章据此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信号恢复方法,通过使用相邻通道的信号代替信号缺失通道,提升阵元失效情况下的波束形成性能。  相似文献   
3.
相干声与环境声的提取有助于实现灵活的空间声重放。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需要通过主观测听评估,但是主观测听耗时长效率低,不利于实时调整算法。客观评价与主观测听相关联,通过客观指标反映主观评价,有利于优化算法提高效率并保证算法评估的可靠性。本文对已有的四种典型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最小二乘法、掩蔽法以及环境声相位估计法)进行主客观评估。本文对比了不同方法提取成分的提取误差和通道间相关值两个客观指标,且将提取成分用于双耳渲染后对音质和声像宽度进行主观测听。主客观评估结果表明,提取成分越精确,在双耳渲染中可得到越好的音质;同时,提取的环境声的通道间去相关性越强,在双耳渲染中声像宽度越宽。   相似文献   
4.
厉剑  郑成诗  李晓东 《声学技术》2013,(Z1):213-214
0引言扩声系统中,由于存在闭环回路,容易产生啸叫现象,啸叫严重影响扩声性能,甚至损坏系统。陷波器滤波法可有效抑制啸叫,提高系统增益,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1-3]。陷波器滤波法的关键在于设计快速准确的啸叫频点检测算法。根据语音信号存在无声段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幅度谱长时包络跟踪的啸叫频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头戴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有源降噪方法,结合虚拟传声器技术,并通过将水平面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实现人耳处对不同方向噪声的有效控制。初级声场传递函数的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偏差是影响头戴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降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优化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初级声场传递函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化该区域最小降噪量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将水平面划分为不同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分别使用对应的优化初级声场传递函数进行噪声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噪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双通道能量差后滤波语音增强算法在语音通信系统的噪声抑制技术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其理论性能和局限性还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此,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双通道能量差后滤波语音增强算法的性能,分析了相干性、平滑因子及噪声估计误差对算法的影响。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噪声估计误差和平滑因子严重影响该算法的降噪性能。依据此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平稳噪声估计和功率谱自适应平滑的双通道能量差后滤波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不增加语音失真的前提下,能更有效地抑制非平稳噪声,段信噪比提高(SegSNRI)和语音质量感知评估(PESQ)等客观评价指标都表明本文的算法优于其它几种经典的后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空域协方差矩阵初始化对复高斯混合模型下的分布式语音分离性能的影响.在不同节点的接收信号向量条件独立性假设前提下,推导出一种逐节点迭代更新所有接收信号向量对应的空域协方差矩阵和后验概率等参数的方法;基于此,本文提出用基于到达角度的导向矢量的相关矩阵初始化每个节点对应的空域协方差矩阵;同时,为保证不同节点能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约束的双耳近场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将目标信号及其附近区域内的若干个导向矢量组成的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并在最小化输出信号能量的同时对主要的特征向量进行约束,从而有效解决传统近场波束形成器对目标声源的方位估计误差和位置扰动过于敏感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远场同向干扰声源,并且相对于传统近场波束形成器具有更高的鲁棒性。客观评价指标表明,该算法的降噪性能及语音质量提升方面均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9.
1引言在通信系统中,语音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环境噪声的影响,为了提高通信语音的质量,研究和应用各种语音增强算法去除噪声就成为研究热点[1,2]。  相似文献   
10.
楼厦厦  郑成诗  李晓东 《声学技术》2007,26(5):1066-1067
1引言自适应零限波束形成(ANF:Adaptive NullFor-ming)算法是基于差分传声器阵列技术的自适应语音增强算法,最早由G.W.Elko等人于1995年提出[1]。ANF算法运算量小,干扰抑制性能显著,阵列结构简单小巧,因而在应用领域中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