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组装技术是制备纳米结构的几种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本文对最近几年自组装技术在纳米科技领域中的一些重大突破和成果进行较为系统地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组装单层膜、纳米尺度的表面改性、超分子材料、分子电子学与光子晶体.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缆索维护作业自动化的迫切需求,设计出一种新型连续移动式缆索机器人装置的可行性方案,该机器人采用电动机驱动,并配合滚轮结构,使机器人在爬行和越障过程中均可实现快速、连续地移动.介绍了机器人的机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综合考虑机器人在非越障爬升状态和越障爬升状态下的运动要求,计算出机器人在缆索上工作时所需的附着力、临界驱动力和最大驱动力,进而对电机的参数做出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3.
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了不同电极材料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空间电荷的影响.试样厚度为100μm,实验场强为50kV/mm,电极材料为铝(Al)和半导电橡胶(SC).实验发现对于Al-SC电极系统负压下电子和空穴注入较正压下少,并且镀铝电极可以有效抑制电荷的注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分析大跨径桥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及连续刚构桥悬浇时常见的几个技术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其相应的措施,以便对类似桥梁施工技术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铟和硫化钠为原料,以不同的离子液体为溶剂,采用离子热法合成了不同结构、形貌的硫化铟纳米材料。用XRD、SEM、TEM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150℃恒温24 h,在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中得到四方相结构六边形片状的硫化铟,而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得到的是立方相结构花球状形貌的硫化铟。FTIR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在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片状硫化铟的紫外可见光谱及光致发光性能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PAM溶液中合成核/壳结构花生状碳酸钙粒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聚丙烯酰胺(PAM)溶液中, 通过单一聚合物调控CaCO3晶体生长, 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花生状CaCO3粒子.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合成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 花生状CaCO3粒子的外壳由菱形的方解石组成, 核由小粒子组成的短棒状粒子串组成, 并形成由里向外的放射性状结构, 核中间还具有较大体积的空腔. 利用分形生长机理解释了粒子放射性结构的形成, 并利用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理论解释了核/壳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甲基纤维素和氧化钙作为原材料 ,合成出了优质有机 /无机“多相”胶凝材料 ,其 2 8d抗压强度接近普通工业水泥。在实验工作基础上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以甲基纤维素和氧化钙生产复合胶凝材料的原料选择及最佳掺量 ,并通过理论计算出该有机 /无机复合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 ,与实际强度相比误差很小。借助XRD、IR和SEM等表征手段 ,对有机 /无机复合胶凝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胶粘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基于AAO模板合成典型一维介孔材料(介孔二氧化硅、介孔二氧化钛、介孔碳)的研究现状及该类材料在吸附、分离、制备新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模板空间限制、试验环境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该类材料介孔结构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基于氧化铝模板介孔的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霞  刘霞  郑明波  吴锴  彭宗仁 《高电压技术》2011,37(10):2424-2430
电缆附件(终端或接头)绝缘与电缆绝缘构成的复合绝缘中,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以及电极与介质的分界面一般为绝缘的薄弱点,原因是其附近积聚的空间电荷引起的局部电场强度过高。另外,电缆负载运行时的温升效应使得直流电压下附件复合绝缘电导发生梯度变化,改变了复合绝缘及界面的空间电荷的积聚和场强分布。为了解温度梯度下电缆附件复合介质中空...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在表面活性剂PEG400存在下通过前驱体的微波固相法快速合成单质铜纳米粒子,其直径在80~370nm之间,前驱体则通过一步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对铜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UV-vis)作了测试,结果表明在600nm处有一个明显的共振吸收峰。另外,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微波辐射时间对产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