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我们现有的电视广播,无论是无线电视广播还是有线电视广播,全都采用模拟制式。这些模拟电视广播都是单向性的,也就是说,电视台发送电视信号,各家各户只能被动地用电视机接收电视信号。 受单向性的限制,现有电视广播不能适应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在有线电视普及之前,电视观众只能收看当地电视台的几套节目。随着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迅猛发展,目前电视观众业已能收看到几十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即使如此,电视观众仍感到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很少,而且对不合“胃口”的电视节目或自己喜爱的、又因错过时间而未看上的电视节目也是无可奈何的。而电视台方面,也因电视观众文化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各异而感到“众口难调”。 数字电视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电视广播的这种状况。数字电视除了图像和伴音质量高(可与电影媲美)、频谱资源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修正卡氏单脉冲天线的副面散射特性。首先给出计算和、差散射场的表示式,其次给出天线直径为60左右的副面散射特性的计算结果及实测结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副面散射特性的分析,说明通常单脉冲卡氏天线采用镜面修正技术可提高天线和效率和次级差波瓣斜率。同时给出天线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相继发现的各类功能性结构薄膜不仅已大量用于不同频段的电磁振荡检测、信号合成,组成了各类敏感器件,也发展了完善的能带模型与能级跃迁理论,成为近代固体与真空器件的基础。80年代后期,在科技迅猛发展、观念不断飞跃的形势下。固体领域出现了量子阱(QW)器件、超晶格(SL)结构,超微细粉材料领域出现了纳米晶体、人工亚微米结构材料等周期性结构控制材料,制造出了具有奇特电子特性和光电子特性的器件和材料,随着制造与控制技术发展到能够开发出器件尺寸相当于电子波长的时代的到来。美国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计算机系统信息电磁泄漏与耦合的机理 ,及其在电子战环境中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了抑制电磁泄漏辐射与传导发射的方法和TEMPEST技术的相关问题。展望了电磁泄漏防护的发展趋势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天线和电磁兼容或电磁干扰辐射发射两种测量型式提出一种新的统一分类方法。阐述按不希望有的信号所产生误差的分类法。评述了上述两种测量型式的主要误差源及其影响的估计和减小等问题,最后讨论了毫米波段辐射测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下个世纪的电子热点—纳米电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阐述纳米电子产生的背景,纳米电子取得的一些进展,以及纳米电子的应用前景,对纳米电子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纳米电子产生的背景,纳米电子取得的一些进展,以及纳米电子的应用前景.对纳米电子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天线工程师们关心下列几个问题: (1)据国内外文献报导,大型反射面天线的效率已达到90%左右,中小型天线效率达到70%左右。这是否达到理论极限值? (2)天线效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为(0.1~0.2)分贝,用什么办法鉴定? (3)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天线自动化测试技术的提高,人们想借助计算机计算天线性能代替天线外场测量,从而可以缩短研制周期和减少试验费用。这对大型天线的研制非常需要。 (4)微波天线增益测量方法主要有:绝对法、比较法(包括二次比较法)、射电星法、散射场积分法、次级方向图积分法、测量输出端功率法等。这些方法对同一天线进行测量,其结果并不一定相同,哪种方法精确度高?比较法测增益能否达到±0.2分贝(或更高)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修正双反射面天线的一些理论分析问题,指出某些方法的近似性,并阐述修正双反射面天线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本文侧重探讨单脉冲卡氏天线采用镜面修正技术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系统的电磁泄漏及其防护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计算机系统信息电磁泄漏与耦合的机理,及其在电子战环境中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了抑制电磁泄漏辐射与传导发射的方法和TEMPEST技术的相关问题,展望了电磁泄漏防护的发展趋势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