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电工技术   130篇
综合类   92篇
化学工业   355篇
金属工艺   66篇
机械仪表   116篇
建筑科学   86篇
矿业工程   40篇
能源动力   93篇
轻工业   144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112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1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5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26篇
自动化技术   23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Jian kiln, located in present-day Jianyang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mainly produced black-glazed tea bowls. Jian tea bowl was used as a utensil for tea tasting and was greatly appreciated by emperor Huizong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black glaze of Jian bowl was sometimes marked with streaks or spots, usually called “hare's fur” or “oil spot”, which are the crystalline markings of iron oxide precipitated during firing in the dragon kiln. In this study, black-glazed Jian bowl sherds excavated from the late Northern Song strata of Luhuaping and Daluhoumen Jian kiln sites were adopted as test samples. Based on the physico-chem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glaze microstructure, the correlation among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visual appearan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X-ray diffraction, and field e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udy provides realizing proofs for two kinds of microstructural forming mechanics.  相似文献   
2.
基于群智能混合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物流车辆路径优化问题,考虑到基本蚁群算法有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采用了一种双种群蚁群算法,在蚁群的基础上引入差分进化(DE)和粒子群算法(PSO)。通过在PSOAS种群和DEAS种群之间建立一种信息交流机制,使信息能够在两个种群中传递,以免某一方因错误的信息判断而陷入局部最优点。通过matlab仿真实验测试,表明该群智能混合算法可以较好地解决TSP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衍生物液晶相转变和织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了纤维素衍生物液晶态相转变和织态结构。描述了纤维素衍生物从各向同性态向液晶态的转变过程和液晶态的织构特征。讨论了溶液浓度和温度对液晶相织构的影响。探讨了各种因素,如溶剂、取代基含量、外加力场和外加磁场等对液晶相的形成及织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LiCl/DMAc体系的溶液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LiCl/DMAc体系的溶液特征。实验结果证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时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在常温下近30天内没有明显的粘度降低;在100℃高温下,4h不降解。同时测定了溶液的特性粘数和Huggins常数,Huggins常数在0.4~0.6之间,对比纤维素的铜乙二胺(Cuen)溶液,发现特性粘数[η]LICI/DMAc>[η]Cuen,无扰尺寸ALiCi/DMAc>ACuen,可见在LiCl/DMAc体系中,溶剂与纤维素分子表现出更强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链充分伸展。该体系的特性粘数、粘度常数不仅与温度、溶剂有关,而且是LiCl浓度的函数,具有与聚电解质溶液相类似的性质。这可能是因为纤维素分子链上的H质子和溶液中的Cl-离子相互作用,而使纤维素分子带上部分电荷,相互排斥而引起的。因此利用M-H方程测分子量,粘度常数的确立必须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否则会导致分子量的高估。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9%LICI/DMAC纤维素溶液的流变性能。在该体系中纤维素溶液是非牛顿流体,属于假塑性流体,具有典型的幂律性。通过幂律方程拟合计算,其稠度系数为60~135,流动特性指数为0.62~0.70。随着浓度增大,稠度系数增大和流动特性指数降低;温度的变化对流动特性指数的影响不大,温度升高,流动特性指数略有减小,而稠度系数相对增大。溶液的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开始时粘度迅速降低,后趋于稳定,这可能与纤维素分子在溶液中的取向有关。在不同剪切速率下,其流动活化能为23~30kJ.  相似文献   
6.
Conantokin-T (con-T) and conantokin-G (con-G) are two highlyhomologous peptide toxins found in Conus venom. The former isa 21-residue peptide with four -carboxyglutamic acid (Gla) residues(at positions 3, 4, 10 and 14), while the latter is a 17-residuepeptide with five -carboxyglutamic acid residues (at positions3, 4, 7, 10 and 14). Despite the apparent similarity in numberand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carboxyglutamic acid residues,113Cd-NMR studies indicated a distinct metal binding behaviorfor con-G and con-T. There appears to be four binding sitesin con-G in contrast to one metal binding site in con-T. Toelucidate the mode of calcium binding by the -carboxyglutamicacid residues in these conantokins, we designed various analogouspeptides with their -carboxyglutamic acid replaced by otheramino acid residues. 113Cd-NMR experiments on conantokin analoguesreveal that the major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metal bindingsites between con-G and con-T is due to the residue at position7. We also performed molecular simulations to calculate therelative binding free energies of several potential bindingsites. Based on ou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propose a `four-site' binding model for conantokin-G and a `single-site'binding model for conantokin-T.  相似文献   
7.
目的 输电线路螺栓图像具有分辨率低和视觉信息较差的特点,针对螺栓缺陷图像分类时教师网络(大模型)参数量大、学生网络(小模型)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优知识传递宽残差网络输电线路螺栓缺陷图像分类方法,来弥补使用大小模型进行分类任务的局限性。方法 首先改变大模型宽度,即拓宽网络特征表达维度来增加向小模型传递的螺栓缺陷知识和简化小模型结构至3个残差块;然后为了选出传递螺栓缺陷知识性能最优的大模型,提出知识偏差的概念来可视化大模型向小模型螺栓缺陷知识传递的程度,综合分析不同宽度大模型利用知识蒸馏算法与注意力转移算法分别指导小模型训练后的分类准确率,并用知识偏差来确定最优知识传递模型;最后将最优知识传递模型利用知识蒸馏算法与注意力转移算法相结合指导小模型训练,尽可能提升小模型的螺栓缺陷分类性能。结果 在自建螺栓缺陷图像分类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宽度为5的大模型向小模型传递螺栓缺陷知识性能最优,使小模型的螺栓缺陷分类准确率提高了5.56%,小模型与最优大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只差2.17%,知识偏差为0.28,且小模型的参数量仅为大模型参数量的0.56%。结论 本文提出的最优知识传递宽残差网络输电线路螺栓缺陷图像分类方法,弥补了大小模型螺栓缺陷图像分类的局限性,实现了精度与资源消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簇的虚拟协作MIMO传输策略研究

吕红芳

(上海电机学院 电气学院)

中文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环境状态监测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在无线通信时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全网的能量消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的虚拟协作MIMO传输策略(CVCM),该方案根据簇头节点到汇聚节点的距离动态配置最佳的协作节点数目和调制速率,保证每个虚拟MIMO单元和汇聚节点的通信能耗最小,从而降低整个网络的能力消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CVCM有效地降低了网络能耗,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提高了基站接收数据的有效性。

关键词:分簇;虚拟协作MIMO;动态配置;调制速率

  相似文献   
9.
以皮尔格LG60轧机轧制304不锈钢管为例,研究皮尔格轧机冷轧不锈钢管回弹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得到材料的分段非线性本构方程;其次根据钢管轧制的塑性变形规律结合增量理论,得到变形过程中各应变分量的计算方法,并把钢管变形过程中的受力状态由三向应力状态转化为单向应力状态,利用材料的卸载定律建立冷轧钢管的回弹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大型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进行完整轧制过程的3维有限元模拟仿真,并利用皮尔格轧机进行实际轧制试验验证来检验回弹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与正确性。结果表明,本模型精度较高,对皮尔格轧机孔型设计及实际生产中成品管尺寸精度控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星图识别的一种扩充栅格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栅格算法作为一种鲁棒性好、识别率高的星图识别算法,要求星图中不少于6颗星才能进行正常的识别,限制了其在小视场或低星等敏感极限的星敏感器中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星图识别的扩充栅格算法,该算法将扩充星图法与栅格算法结合,将视场进行有效地扩充,得到了更加丰富的星点信息,同时继承了栅格算法的优势,拥有比现有扩充星图法更强的噪声鲁棒性和更高的识别成功率.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仿真环境,并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实时性和高识别率性能.结果表明:当应用于小视场星敏感器时,扩充栅格算法在位置噪声为1像素时的星图识别成功率大于97.4%,明显优于传统的扩充星图算法,同时其近邻星的识别成功率最高可达到86.7%,也明显优于传统栅格算法.扩充栅格算法更加适用于小视场或低星等敏感极限的星敏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