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温热管在热风炉前置炉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中温萘热管的热工特性,由实验结果可知,采用传统工艺生产制作中温萘热管,可以保证热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且热管充液量在90%~100%为最佳。同时,在现场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对蒸发段壁温的监测,最好将壁温控制在萘的临界温度(478℃)以下,以确保中温萘热管的安全使用,以免引起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对不同升温速率、粒径下的马钢烟煤、无烟煤、兰炭煤样热解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将煤样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并建立Coats-Redfern一级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挥发分初始温度提高,热解失重速率峰值增大;随着粒径增大,挥发分析出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由一级动力学模型结果可得,活化能和频率因子之间存在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单根萘热管传热性能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温热管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了研究,选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ε-NTU)法、离散型计算模型及V-Basic程序,通过多次迭代对中温热管换热器内部的传热和流动进行模拟计算。另外,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来近似模拟了热管换热器内部的传热情况,将程序计算结果与模拟所得数值进行了比较和误差分析,并研究了各排热管内外温度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ε-NTU)法,建立了中温热管换热器的离散型数学模型。研究了中温热管换热器冷侧和热侧的传热特性。建立了单根热管的传热模型来修正计算热管热阻时所产生的温度误差,分析了单根热管的传热过程对整个换热器换热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安全衔接热管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每排热管和强化中温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以及中温热管换热器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太阳能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制冷工质对、结构和多效/多床系统的综合分析比较,对提高以上2种系统COP的方法及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除了使用混合溶液为工质对和聚合集热器之外,运用多效和多床系统也可以很好地提升其制冷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适用于高炉鼓风系统的换热装置,设计了一种新型焊接式板式换热器并搭建实验平台,测试该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由实验结果整理出空气和烟气的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为换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此换热器的综合传热系数较一般气-气换热器较高,在该换热面积最佳利用情况下可达到30~37 W/(m2·K)。因此该换热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应用Fluent软件对板间距为15mm的气-气板式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Nu、Re、Pr之间的函数方程式,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较好,为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萘热管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中温萘热管的等温性能以及确保萘热管安全稳定工作的条件,通过实验和运用Visual Basic进行编程计算的结果,综合评价萘热管的工作性能,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水平夹套式热管内部的沸腾冷凝过程,采用Fluent软件选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径向热管热阻模型描述热管内部的传热过程。由于热管涉及到复杂的蒸发冷凝传热传质现象,需要对模型加载UDF自定义函数,从而得到稳定的相变瞬态过程。模拟计算得到稳定状态下的管内温度分布,以及液池蒸发现象和凝结液膜的形成过程,并计算出液膜厚度同局部换热系数之间的关系。模拟计算所得到的外壁温度同实验结果相互吻合,表明通过编写UDF程序及选取Mixture模型建立的数值模拟,可以对管内流体的蒸发冷凝进行模拟,并能详细地计算出热管内部相态的变化规律。文章中的研究结果对热管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板式换热器的研究与应用集中在液-液、液-气工况下,随着工业生产的需要,板式换热器在气-气工况下也已逐渐投入使用.文章比较了板式换热器与翅片管式换热器在换热和阻力损失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板式换热器在气-气工况下具有较高的换热效果和低的阻力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