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浸渍法在Ce0.9Gd0.1O1.95(CGO)固体电解质骨架中制备敏感材料SnO2,并组装成氢气传感器。利用XRD、SEM对氢气传感器的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IM6e型电化学工作站对传感器气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敏感材料SnO2颗粒细小,约为400nm左右;在400~550℃时,传感器阻抗值随氢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传感器信号与氢气浓度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温度升高,传感器的信号响应速度逐渐增加,在550℃、氢浓度为1.0×10-3时,其90%的响应时间为170s。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法用Cu^(2+)置换酸活化凹凸棒石黏土(Pal)八面体阳离子实现晶格重建(Cu-Pal),过量的Cu^(2+)经过溶液pH值调变和煅烧后,在Cu-Pal表面原位生长出氧化铜量子点(CuO QDs),从而制备出CuO QDs/Cu-Pal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固氮,考察了Cu^(2+)用量对凹凸棒石微观形貌、光学性质和能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Pal具有更窄的带隙,将光响应范围从紫外光拓展到可见光。当Cu^(2+)含量超过5%(质量分数)时,Cu-Pal表面的CuO QDs由于窄带隙(1.2 eV)增强了近红外光的吸收。20%含量下Cu-Pal纳米复合材料形成最匹配的Type-Ⅰ异质结构,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显著提高了光催化固氮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