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用4πβ-γ符合方法绝对测量计数率在10~4次/秒以下的~(60)Co、~(137)Cs、及~(241)Am 三种核素的活度;同时初步测定了计数率在(1.5~2.1)×10~4次/秒的~(60)Co 源,并用 Cox-Isham 公式计算了它的活  相似文献   
2.
1991年3月~9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 和国防科工委放射性计量一级站(RMC) 共同组织了全国放射性核素~(131)I和~(241)Am活度测量比对,共有十四个实验室参加。它们采用九种不同的测量装置给出了三十六个不同的结果,对弱比活度溶液主要使用4πβ-γ符合、4πβ(PC) 计数器、4πβ(LS) 计数器、HPGeγ谱仪、2πα栅网电离室、小立体角装置及EJ-2603、BH-1216相对测量仪;对于较强比活度溶液,一般使用4πγ电离室测量。最后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用表给出。  相似文献   
3.
余葵芳 《计量技术》1990,(11):27-29
一、引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分别于1973年和1978年组织了全国第一次~(60)Co核素活度测量比对和全国~(134)Cs活度测量比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放射性核素活度的测量水平,统一全国量值,于1989年5月至9月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60)Co活度测量比对。共有六个部级或国家级的标准实验室使用七套绝对测量装置参加了比对。使用的~(60)Co标准溶液于1984年制备,1989年5月至7月分发给各个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参加实验比对的单位是:国防科工委放射性计量一级站(简称计量一级站)、中国原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有EDTA存在于溶液时,CO~(2 )在树脂相内的扩散速率。发现了当溶液中的[CoY~(2-)]/[Co~(2 )]比值大于某一数值时,Co~(2 )在树脂相的扩散速度突然降低。不但如此,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死时间”,在“死时间”内,Co~(2 )不能越过树脂相界面进入溶液,也不能从溶液进入树脂相。这些实验事实不能按Маторина等提出的观点加以解释。在研究了全部实验结果之后,我们认为,观察到的实验事实是由于CoY~(2-)在树脂和溶液界面吸附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4πβ—γ符合活度基准装置上对155Eu 活度的精确测量的分析, 并实测了两个不同活度浓度的155Eu 溶液, 其测量不确定度为1-8 % ( 范围因子为99-33) , 还介绍了155Eu 溶液活度测量国内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余葵芳 《计量技术》2000,47(1):30-32
本文介绍了在4πβ-γ符合活度基准装置上对^155Eu活度的精确测量的分析,并实测了两个不同活度浓度的^155Eu溶液,其测量不确定度为1.8%(范围因子为99.33),还介绍了^155Eu溶液活度测量国内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测量核素的复杂性,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比对的经常性成为放射性活度计量的显著特点。在发射γ射线核素的标准化基本解决之后,β核素和低能γ核素的标准化将成为今后放射性活度计量发展的新动向和新重点。液闪计数技术作为β核素和低能γ核素标准化最主要的方法将推动放射性活度计量的继续发展,国际计量局(BIPM)和很多国家正在研究发展这种方法。加强标准溶液和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发放,不断完善已有的测量方法并发展新的测量方法,放射性活度计量正处在很活跃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131)I在国防工业、医学及科研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由于它的衰变网图较复杂,半衰期较短且易于挥发,尤其是在溶液和膜源中微量~(131m)Xe的存在,使得~(131)I活度的精确测量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分离~(131)I或开瓶制样后尽快测量,在膜源中加入微量AgNO_3溶液抑制~(131)I的挥发,测量时再在活斑上盖金膜等措施,从而提高了测量的精确性。同时找出直接测量和符合吸收法测量的活度值之差,可使~(131)I活度大为简化。一、原理 4πβ-γ符合法测量放射性核素活度的原理及装置已有文章报导。这里仅简单介绍~(131)I活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1978年10月国际计量局组织了一次~(134)Cs活度测量的国际比对,我们的结果是(831.0±0.2)Bq/mg,国际比对的平均值是(830.0±1.4)Bq/mg,参考日期是1978年10月15日世界时零时。本文介绍在此次比对中我们使用的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样品的稀释和制备。最后,用图表给出了这些结果及其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