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78篇
水利工程   9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红外吸收光谱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两个品种、三种水分玉米的红外吸收光谱试验研究,比较了玉米品种和含水率对吸收红外光谱的影响,表明谷物品种差异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影响甚小。同时进行了玉米表皮和内部胚乳红外吸收光谱特性试验,表明二者的红外吸收特性有其相似性,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对玉米红外辐射吸收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非匹配红外吸收原则确定了对干燥比较有利的红外光谱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白酒基酒中的乳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基酒样品中乳酸的化学值,与近红外透射光谱相结合,建立白酒基酒中乳酸的定量检测模型。结果:最佳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最优波段谱为6102~5450 cm-1。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检验,得到校正集样品的化学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771,校正标准偏差(RMSECV)为0.1825;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为0.9808,预测标准偏差(RMSEP)为0.1475。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有效,所建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模型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为白酒生产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连翘中连翘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连翘苷回收率达到100.6%,该法可作为连翘的控制指标。同时对5个产地的连翘中连翘苷含量进行了对比,发现不同产地连翘苷的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菊粉在乙醇溶液中成胶行为及凝胶质构变化规律,采用加热/冷藏的方法制配制菊粉凝胶,考察质量分数35%、45%和55%的菊粉溶液在体积分数0-40%乙醇溶液中的成胶行为,利用质构仪分析不同条件下凝胶的质构特性。试验发现随菊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在乙醇溶液中的成胶能力增强;乙醇体积分数对菊粉成胶能力影响显著,当乙醇体积分数低于30%时,随着其体积分数的增加菊粉的成胶能力和持水性显著提高;当乙醇体积分数高于30%时,随着其体积分数的提高菊粉的成胶能力和持水性呈下降的趋势。质构仪分析表明,增加菊粉含量可显著提高凝胶的质构特性,而乙醇对凝胶质构有双向作用,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凝胶质构特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对硬度、强度、黏附力及黏着性的影响拐点为20%,而对凝聚性和咀嚼性的影响拐点为10%。  相似文献   
5.
张晓慧  刘建学 《红外》2007,28(6):38-41,48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具体检测步骤和国内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及乳制品质量分析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生产工艺PDM系统的提出,以AutoCAD与数据库结合,探讨家具辅助管理系统的开发,并提出一些观点与主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联合研发便携式近红外检测仪检测白酒基酒中甲醇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比色皿、液体探头取样检测白酒基酒中甲醇的含量,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白酒中甲醇含量的预测模型,并与实验室VECTOR33型近红外光谱仪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校正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819、0.838、0.886,校正标准差分别为:16.13、15.78、14.60mg/L,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14、0.820、0.844,预测标准差分别为:19.99、19.25、20.44 mg/L,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94%、8.32%、9.34%。结论研发的便携式近红外检测仪与实验室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来检测白酒基酒中甲醇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银条采后褐变及细胞壁降解的影响,该实验将“两细一粗”银条分别置于4、10℃和常温(20℃)下贮藏,贮藏期间每隔5 d随机取样测定银条褐变指数、L*值、总酚、多酚氧化酶、硬度、失重率、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常温贮藏银条褐变严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较高,细胞壁物质降解严重,硬度下降较快。与4℃低温贮藏相比,10℃低温贮藏显著降低了银条褐变程度,维持了银条较低的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持了银条较高L*值和较低褐变指数;显著延缓了银条原果胶的降解和水溶性果胶的上升,显著抑制了贮藏前期银条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贮藏后期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了银条细胞壁降解过程,维持了细胞壁结构完整,从而保持了银条较高硬度和品质。综合分析,10℃低温贮藏下银条保鲜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银条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特征脂肪酸的掺伪芝麻油快速鉴别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是植物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种类的食用油中所含的脂肪酸含量也不相同,本研究据此对芝麻油掺入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的油样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测定4 种脂肪酸含量的方法。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的脂肪酸含量作为化学值,校正集样品数为122,验证集样品数为38,结果表明:掺假芝麻油油样的亚麻酸
(C18∶3)、花生酸(C20∶0)、木焦油酸(C24∶0)和肉豆蔻酸(C14∶0)对近红外有特异吸收。分别建立4 种脂肪酸含量的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优化,校正集样品的化学值与近红外的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R2(C18∶3)=0.989、R2(C20∶0)=0.995、R2(C24∶0)=0.993、R2(C14∶0)=0.996。验证集样品的化学值与近红外的预测值的R2分别为0.984、0.949、0.956、0.988。4 种脂肪酸含量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依次为6.0%、5.6%、4.4%、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