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碳硅烷一沥青共聚物是制备SiC—C材料的先驱体,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这里介绍了聚碳硅烷一沥青共聚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SiC-C纤维有机先驱体流变可纺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SiC纤维的先驱体聚碳硅烷与碳纤维先驱体沥青共混得到叮制备SiC-C纤维的先驱体PC-P共混物。它的流变纺丝性与组份聚碳硅烷和沥青的性质相关,只有两组份的可纺丝温度区间叠合,才可以得到可纺性好的PC-P共混先驱体。此研究结果对SiC-C纤维选择聚碳硅烷和沥青组份及共混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简便的TDI异构体红外定量分析法。既不用配制系列阶梯标样,也不用加内标,只需用一已知含量的标样作对照,采用KBr压片法,就能自身寻找内标峰,对TDI异构体进行红外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各向同性煤沥青纺丝原料的流变性能与纺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心慰  廖杰 《炭素》1990,(3):1-5
煤沥青原料的纺丝,是碳纤维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型的关键步骤。在纺丝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煤沥青熔体的粘度、纺丝温度、压力、卷绕速度等主要参数。这些参数均为熔体的流变性能所控制。因此,研究煤沥青熔体的流变性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煤沥青纺丝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心慰  陈殿珩 《炭素》1992,(2):8-14
采用空气预氧化方法进行煤沥青纤维的不熔化处理,用红外光谱定性描述了预氧化过程,并运用动力学进行了定量计算,求出了增重为3%时,不同直径的纤维在不同温度下所需的预氧化时间。  相似文献   
6.
聚碳硅烷和沥青分别是转化SiC纤维和碳纤维的先驱体。两者共混和共聚就可以得到一种新功能纤维——SiC-C纤维的先驱体,该先驱体的可纺丝性直接与聚碳硅烷和沥青的性质相关。本文从流变性能与可纺丝性的相关性研究了聚碳硅烷——沥青共混体熔体纺丝条件,对于制备SiC—C纤维时,选择组分材料和共混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通过纺丝动力学方程研究了无卷绕纺丝存在的最小临界成形直径及其产生的原因。单孔纺丝试验证实了无卷绕纺丝条件下存在的最小临界成形直径,并表明丝条成形直径总是大于临界成形直径,进而提出了补偿拉伸应力以降低丝条成形直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心慰  雷绍曾 《炭素》1991,(2):35-38
经预氧化处理的煤沥青纤维,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高温处理,目的是使芳烃大分子之间脱H_2和CH_4,进一步缩合交联,逐步驱除氢、氧等非碳原子,使之转变成碳纤维。用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预氧化沥青纤维在热处理中的变化过程,采用简单快速的热处理工艺得到了抗拉强度为700MP(?)左右,模量为2~3.5t/mm~2左右的民用碳纤维。  相似文献   
10.
SiC-C纤维有机先驱体流变可纺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SiC纤维的先驱体聚碳硅烷与碳纤维先驱体沥青共混得到叮制备SiC-C纤维的先驱体PC-P共混物。它的流变纺丝性与组份聚碳硅烷和沥青的性质相关,只有两组份的可纺丝温度区间叠合,才可以得到可纺性好的PC-P共混先驱体。此研究结果对SiC-C纤维选择聚碳硅烷和沥青组份及共混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