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5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飞龙牌自行车曲柄是种长轴类制件,材质LD10。要求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现行的锻造制坯工艺是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的。但由于工序繁多,生产周期长,原材料利用率低,能耗大,造成产品成本高。为此,1981年开始,由黑龙江省国防工办主持,向阳林业机械厂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就飞龙牌自行车  相似文献   
2.
钕氧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方法成功地研制了原位生成的稀土钕氧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显微组织.测试了材料的拉伸、热稳定性、持久和蠕变等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稀土钕氧化物颗粒在基体上分布比较均匀,并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过1030℃/0.5 h/AC 800℃/1 h/AC 700℃/2 h/AC处理后的钕氧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棒材具有良好的拉伸、持久、蠕变和热稳定性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自耗电极电弧熔炼制成钕氧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Nd含量的钕氧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测试了复合材料棒材的拉伸、热稳定性、持久和蠕变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d元素的加入能够明显地细化铸锭的低倍组织和β热处理棒材的显微组织.随着加入的Nd含量增加,钕氧化物颗粒尺寸增大,其体积分数也明显增多.Nd元素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利,尤其是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次接线系统为同电源,其二次电压回路均为中性点接地及二次电压回路为非同相接地核相情况的分析,提出二次电压回路接地点为非同相时的测试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G1eeble试验机研究了加热温度、应变速率对Ti-6242合金的变形抗力和塑性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测试了在不同加热温度、变形量和退火温度条件下Ti-6242合金的α晶粒度。结果表明:锻造或退火的加热温度超过α+β相区时,加热温度升高,晶粒长大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6.
不同沉积环境下煤的热解与气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煤热解.气化连续方法,在TG-DTA/DSC热分析仪器上对煤化程度接近但沉积环境不同的5种煤的热解与气化特性进行研究,运用Coats-Redfem积分法求解煤热解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5种煤的热解机制是相似的,反应级数n=3;还原程度较弱的SH与SF煤,热解表观活化能在43-54 kJ/mol,而还原程度较强的...  相似文献   
7.
显微组织对TA15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显微组织对TA15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片状组织、双态组织的S-N曲线在1×106-2×106寿命处相交.在低循环区域(LCF),双态组织的疲劳强度优于片状组织;在高循环区域(HCF),片状组织的疲劳极限高于双态组织.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煤直接加氢液化技术的开发历程和加氢液化反应机理、循环溶剂、催化剂和工艺方案等方面的发展,主要讨论了在煤直接加氢液化技术产业化时应注意的几个因素,即原料煤、溶剂、催化剂与工程放大。  相似文献   
9.
李四清  刘瑞民 《材料工程》2003,(Z1):227-229
研究了p锻TC17钛合金压气机盘件的应变控制低周疲劳性能及疲劳裂纹扩展途径.结果表明,当应变量△ε/2在0.5%~2.0%范围内,应变比R=-1和循环超过10次后,材料基本上表现为轻度的循环软化.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当疲劳裂纹与片状α或晶界α之间的夹角小于45°,裂纹沿片状α或晶界α的界面扩展;否则,疲劳裂纹将以穿过片状α或晶界α的方式增长.  相似文献   
10.
污染物在流域水土环境中存在复杂的源汇关系,在水土环境中的转化作用主要受控于各种水-土界面过程,为此,水土环境污染治理需将水土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跨介质归因识别找到真正的污染源,然后进行跨介质治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污染物在流域水土环境中的跨水-土介质迁移过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土环境跨介质调控原理及关键过程,主要包括流域水土环境污染跨介质归因识别和流域水土环境污染跨介质治理。同时,重点阐述了污染物在河道外的土壤-水界面、坡面-河道界面,河道内的水-沉积物界面(包括河床潜流带和侧向岸边潜流带的水-固界面)和水-悬浮颗粒物界面过程在跨介质去除中的重要作用,并采用实际案例阐述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跨介质控制、河流含氮化合物的跨介质去除以及湖泊氮磷的跨介质去除方法等。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土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