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菱鲆是我国由欧洲引进的养殖经济鱼种,属冷水性鲆鲽鱼类,生长于盐度范围为12‰~40‰的水环境中,具有十分发达的氯细胞渗透压调节系统和很强的适应能力。目前,有关大菱鲆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及报道较多,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尤其鲆鲽鱼类鳃氯细胞渗透压调节机理研究的报道甚少。而开展海洋鲆鲽鱼类氯细胞结构、细胞类型和细胞生理学特征的研究,对于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和细胞生理学基础研究,以及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刺参体腔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刺参体腔细胞可分为四种类型: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大颗粒细胞呈圆形,直径约5~10μm,胞内充满1.5~3μm的高电子密度颗粒;小颗粒细胞圆形,直径约7—8μm,细胞颗粒0.5—1.5μm;透明细胞形状不规则,直径约5~7μm,胞质较透明,细胞核大、着色浅,细胞表面常有伪足形成;淋巴样细胞多呈圆形,直径5μm左右,细胞核大、着色深,胞质较少。  相似文献   
3.
扇贝种间单对杂交一代幼虫ISSR标记的分离方式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舍单对培育的♂个全同胞F1幼虫进行ISSR标记,分析了双亲位点在杂交子代中的传递分离方式。所得到的总位点数中双亲和杂交子代共有位点1#家系占35.4%,2#家系占27.1%,两单亲与杂交一代共享位点将近占30%左右,表明双亲所携带的遗传物质皆传递给了F1代,证实种间杂交的成功。但杂交种F1从栉孔扇贝获得的位点数稍多于华贵栉孔扇贝,且前者的位点在F1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后者。另外F1的每个个体与栉孔扇贝的遗传距离皆小于与华贵栉孔扇贝的距离,说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上明显地偏向母本栉孔扇贝。另外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较高比例的非孟德尔分离位点和非亲位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黄河泥土、小清河淤泥样品为研究对象,从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了1株对偶氮染料酸性红B有脱色优势的细菌DRBD-6。对该菌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判定该菌属于奈瑟氏球菌科中的不动杆菌属。以温度、pH、时间设计的正交实验优化了该菌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DRBD-6菌株最佳脱色条件是pH=7,T=42℃,t=24h。  相似文献   
5.
几种帘形目贝类rDNA ITS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增并测序了4种帘形目和1种蚶目贝类(外群)核糖体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帘形目贝类序列长度在874bp到1466bp之间,GC含量在62%到67%之间,ITS序列在相近的3种帘蛤科贝类之间表现出长度保守性和碱基组成的相似性.采用ITS1,ITS2,以及ITS1与ITS2的连接序列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种蛤仔聚为一枝,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帘蛤科的3种贝类聚在一起,再与同属帘形目的缢蛏相聚.研究的结果揭示了帘形目贝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产遗传育种与水产种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随着水生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水产遗传育种与种业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围绕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遗传机制解析与功能基因挖掘、优良性状新品种选育、水产种业建设等,开展国内外遗传育种现状对比分析研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未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水产遗传育种科技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7.
克隆了菲律宾蛤仔的28S rRNA基因(rDNA)及组蛋白H3基因,并应用FISH技术研究了它们在菲律宾蛤仔染色体上的定位情况.28S rDNA定位于一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端部,在蛤仔的染色体上有一个位点;组蛋白基因定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长臂的端部,在蛤仔的染色体上也有一个位点.28S rDNA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定位准确地区分了菲律宾蛤仔的两对染色体,这两对染色体可以作为菲律宾蛤仔的染色体标记,为蛤仔统一核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有利于对贝类细胞遗传学进行研究,同时还可辅助育苗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交替假单胞杆菌RS-2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响应面法对交替假单胞杆菌RS-2(pseudoalteromonas paragorgicola)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了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研究,确定了对菌体浓度主要影响组分蛋白胨、酵母粉、NaCl.第二步,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三种因素最优水平,最后用响应面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组分为蛋白胨0.6698g/100 mL,酵母粉0.3296g/100 mL,NaCl24.38g/L,Fe2(PO4)3 0.01g/L,MgSO4·7H2O 6.92g/L,MgCl2·6 H2O5.51g/L,CaCl2·H2O 1.45g/L,KCl0.67g/L,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菌体浓度为1.067×109 cfu/mL.而原始2116E培养基达到8.7×108 cfu/mL,优化后提高1.22倍.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PCR-RFLP技术鉴别区分中国沿海四种主要养殖扇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扇贝的物种鉴定,通常主要是依据形态学标准来进行。然而,当用于形态辨别的部分被去除时,对扇贝的物种鉴定工作则显得十分困难。本研究利用对扇贝核糖体ITS的PCR-RFLP分析,首次从分子水平上鉴定区分了中国沿海四种主要的养殖扇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海湾扇贝)。根据四种扇贝ITS的测序结果,选取三种内切酶(SmaI、MseI及TaqI)应用于PCR-RFLP分析。根据三种内切酶产生的酶切图谱,四种扇贝可被有效鉴别区分。酶切结果在四种扇贝各群体间的稳定性,证明了利用该技术对四种扇贝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本研究同时成功地对扇贝加工品-干贝进行了物种鉴定,证明了该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