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10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铁素体基Ti-Mo高强钢在连续冷却相变过程中组织及硬度的变化及其原因,通过热膨胀法、金相及硬度等实验研究了Ti-Mo微合金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组织及性能的变化,探讨了冷却速率对组织、硬度及相变行为的影响机理,揭示了(Ti,Mo)C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Ti/Mo原子比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由0.06℃/s增加至17.9℃/s,组织依次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硬度由144HV逐渐增大至228HV。当冷速由0.14℃/s增大至0.90℃/s时,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比例不断增大,珠光体比例不断降低,硬度的提高主要来自于铁素体晶粒尺寸的细化及纳米级(Ti,Mo)C粒子的增多;当冷速由1.79℃/s增大至17.9℃/s时,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比例不断降低,贝氏体比例不断提高,硬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贝氏体组织的细化及其比例的增加。(Ti,Mo)C粒子主要有2类:一类是奥氏体中析出的10~20nm的粒子,Ti原子数分数约为88%,另一类是铁素体中析出的小于10nm的粒子,Ti原子数分数约为68%,EDS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2.
选取3种成分的建筑结构用钢,设计不同的层流冷却方式进行工业试制,分析化学成分、冷却速率对建筑用钢屈服平台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成分、不同工艺处理建筑用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钛微合金化钢、超快冷钢、稀疏冷却钢。稀疏冷却建筑用钢具有明显的屈服平台,Ae值2.0%,而超快冷钢和稀疏冷却Ti微合金钢基本无屈服平台,Ae大部分为0。对比3种试验钢的全拉伸曲线及其积分面积,稀疏冷却钢的全拉伸曲线的积分面积大于超快冷钢和钛微合金化钢,证明稀疏冷却钢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大于超快冷钢和钛微合金化钢。  相似文献   
3.
叶晓瑜 《钢铁》2012,47(3):80-83
 在Formastor-Ⅱ热膨胀相变仪上,测定了3种不同化学成分的试验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热膨胀曲线,采用热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了试验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和化学成分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o元素和高铌含量的试验钢均能在较低的冷却速度和较大的冷速范围内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并且试验钢的硬度随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料,研究微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猴头菇多糖的工艺,并将复合酶法与微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猴头菇多糖的得率进行对比。微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猴头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0%,酶解p H4.5,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温度50℃,微波功率119 W,料液比1∶15(g/m L),微波时间150 s,该条件下猴头菇多糖提取率达到19.13%。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微合金非调质钢(简称非调质钢)是伴随国际上能源短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节能钢,用以替代传统的淬火+高温回火(调质)热处理的碳素钢或合金结构钢,非调质钢由于取消了淬火回火等工序,从而具有简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材料利用率,改善零件质量,降低能耗和制造成本(25%~38%)的优点,同时具有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绿色环保等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而获得广泛应用[1]。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道次和双道次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变形量20%~50%在980、1000、1020℃变形温度、1000℃下不同变形量(25%~40%)以及1000℃变形后间隔不同时间(1~20 s)的再结晶区的轧制过程.结合金相检测、电子背散衍射(EBSD)及X-射线衍射(XRD)等检测方法表征和分析了变形过程中的间隔时间、变形温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OM、EBSD、TEM及Vickers硬度计等研究终轧温度对Ti-V-Mo复合微合金钢的组织转变、析出相和硬度的影响,并阐明了组织演变和硬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终轧温度的Ti-V-Mo钢其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随着终轧温度由1000℃降低到800℃,Ti-V-Mo钢的硬度由400HV提高到427HV;铁素体晶粒的平均尺寸由3.44μm减小到3.05μm;(Ti, V, Mo)C粒子的析出数量增加,其平均尺寸由8.38 nm减小到6.25 nm。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的减小和纳米级(Ti, V, Mo)C粒子的增多及细化是硬度增大的主要因素。在980℃以下,降低终轧温度(Ti, V, Mo)C在奥氏体中的形核率不断减小,使得其在铁素体中析出的10 nm以下的(Ti, V, Mo)C粒子不断增多,促进了硬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左军  李卫平  叶晓瑜  张开华  张均祥  黄徐晶 《轧钢》2011,28(6):21-23,59
针对510MPa级汽车大梁用热轧铜板表面红锈、力学性能波动大等问题,通过调整材料化学成分、优化轧制工艺等措施,开发了质量改进型新一代汽车大梁板.实践表明,产品冲压性能稳定,满足冲制汽车纵、横梁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Glee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Ti-V-Mo复合微合金钢在不同卷取温度下的热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卷取温度对显微组织、析出相和硬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卷取温度为600~625℃时,钢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析出相为以含V为主的(Ti,V,Mo)C粒子,此时硬度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显微组织和落锤试样的断裂路径表征,研究了不同终冷温度对21.4 mm厚X80组织和落锤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组织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终冷温度为480℃时,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细小的准多边形铁素体,当终冷温度提高到510℃时,在心部出现大尺寸的多边形铁素体,随着终冷温度提高,大尺寸的多边形铁素体含量增加。当终冷温度从480℃提高到550℃时,整个断面的组织由全针状铁素体组织向边部针状铁素体组织+心部大尺寸多边形铁素体组织转变,心部的大尺寸多边形铁素体组织不能有效阻止裂纹的扩展,落锤剪切面积从100%降低到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