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真空辅助灌注成型工艺与热压罐成型工艺,分别制备不同增强材料的标准压缩试样和含缺陷的压缩试样。压缩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压缩载荷下波纹缺陷引起压缩弹性模量和强度显著减小,并且对压缩强度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均一波纹对复合材料板材的压缩强度与压缩弹性模量的影响比梯度波纹更大;此外,波纹对碳纤维预浸料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更大,层间剪切破坏是试样主要失效机制,并且在纤维波纹的最大偏转角处,试样易发生横向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2.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加卸载后的残余变形趋势研究,对提高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及满足压力容器的合格性认证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分析了钛内衬材料性能参数对纤维缠绕压力容器轴向残余变形趋势的影响。针对等张力缠绕压力容器,采用变角度、变厚度的精细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碳纤维螺旋加环向缠绕压力容器的筒身和封头段模型。测试了钛内衬材料在不同屈服强度下的力学性能曲线,并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材料性能参数所对应的压力容器加卸载后的轴向残余变形。结果表明,经过给定的加卸载过程后,纤维缠绕压力容器总体沿轴向缩短;并且,钛内衬材料屈服强度的改变对容器轴向残余变形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CLT),提出一个多参数解析模型,定量研究了面外波纹缺陷对含波纹缺陷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弹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面外波纹对主弹性模量、Z向弹性模量、X - Z平面剪切模量和面内泊松比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于碳纤维/环氧树脂材料体系算例,在特定波纹比和波纹区域范围内,面内泊松比出现了负值。该建模方法为研究波纹缺陷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弹性性能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实验及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研究均一波纹缺陷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刚度影响。采用VARI成型工艺制作复合材料波纹板试样,通过压缩测试测得其主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构建复合材料波纹板模型,预测压缩载荷下复合材料波纹板的刚度,研究纤维体积分数和波纹比对刚度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波纹对复合材料刚度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Ex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在纤维最大偏转角处,试样易发生剪切破坏;波纹比对波纹板刚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几乎不受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与ANSYS模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191聚酯树脂是一种不饱和液体,粘度低(25℃时粘度3~5泊),稳定性能较好,对惰性材料有良好的浸渍性能。1983年,我们首先将191树酯在室内做了多次实验,后用于生产实践,表明堵漏效果好。两年多来,在我队遇到的漏水钻孔按常规办法不能堵住,最后用191树脂进行堵漏,每次都能堵住漏失。例如84年我们施工4404孔,钻至165米处孔内漏失严重,全泵量送入泥浆都不上返。在该层位堵漏共用了九天时间,共用粘土28吨,水泥850公斤,及碎砖瓦等30担,其它如榆皮粉锯末等折合人民币约2000元,仍然没有堵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纤维波纹,建立了一种有限元微观模型预测单向均一波纹板的力学性能。在ANSYS软件中,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正弦曲线状波纹的单胞模型,即代表性体积元(RVE)。采用均匀化方法,建立周期性边界条件,求出不同的加载条件下平均应力与应变关系,进而得到等效刚度。此外,对轴向压缩载荷下纤维基体局部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计算。结果表明,波纹比对复合材料刚度影响较大,特别是纵向杨氏模量损失严重,正应力和层间应力在沿波纹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途高温回火对40Cr钢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控制应力疲劳实验方法,对中碳合金钢40Cr进行了拉一压疲劳实验。将调质处理后的40Cr钢疲劳试样在实时疲劳损伤监测的情况下循环到不同的损伤阶段,中止疲劳实验,进行中途高温回火处理,然后继续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应力疲劳实验,讨论中途高温回火对40Cr钢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途回火大大增加了试样的疲劳寿命。循环到疲劳寿命的30%的试样中途回火后疲劳寿命增加了20%,循环到疲劳寿命的4JD%的试样中途回火后疲劳寿命增加了40%,循环到疲劳寿命的50%的试样中途回火后疲劳寿命增加了77%。微观分析表明,疲劳断口上韧窝的增大增深、疲劳源数量增加等是疲劳寿命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