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13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铜锌系异癸醛气相加氢制异癸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考察了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几种因素,总结出较为合理和有效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液压泵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D—S证据理论应用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提出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一般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液压泵故障诊断。通过数据融合诊断结果与单传感器诊断结果的比较,证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能明显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分析了无取向电工钢不同再结晶退火温度下的织构变化及织构对磁感应强度和铁损的影响,并计算了无取向电工钢的磁晶各向异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实验钢的再结晶退火温度升高,Goss织构和立方织构组分显著增强,而{111}面织构强度却减弱。较高的退火温度有利于减小织构因子,提高磁感应强度。磁晶各向异性能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再结晶退火温度升高,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磁晶各向异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设计并在实验室冶炼中碳含铜钢种,在中试轧机进行轧制,借助DIL 805热膨胀仪进行相变行为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钢的显微组织状态、析出物、物相构成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试验钢具有超级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并产生大量铜的析出物,为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定要坚持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成为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雷暴云产生的闪电危害巨大,雷暴发生时其地面电场的特征可应用于关键系统的雷电预警和雷电防护。笔者依据雷暴云偶极子模型,研究典型雷暴云下地面电场的特征,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雷暴云地面电场识别方法。该方法考虑不同天气情况下地面电场的特征,对大量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和识别,证明了卷积神经网络用于识别雷暴云下地面电场的可行性,划分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结果的雷电预警等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区分各类别电场样本的整体准确率高于93%,通过对典型雷暴云下地面电场特征的学习,实现了雷暴云电荷中心的地理区域识别。所提方法可为局部区域的雷暴云大气电场识别和雷电预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聚酰胺(PA6)为基体,氮化硅(SiC)为导热填料,钛酸钡(BT)为介电填料,通过热压法制备出系列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填料的搭配对材料导热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填充量较低时,使用混合粒径导热填料能产生一定的级配效应,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总填充量为26%时,以4∶1的比例,用粒径为0.5~0.7μm和3μm的SiC共同填充PA6,制备获得了最高导热系数为0.9198W/(m·K)的复合材料,而不同粒径、不同功能的混合功能填料还能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导热性能并使材料同时获得较好的介电性能,当SiC填充量为20%,BT填充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1.1110W/(m·K),介电常数到达16(100Hz),损耗保持在0.075(100Hz)左右。  相似文献   
9.
反钙钛矿结构锰氮化合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具有各向同性、负热膨胀系数及负热膨胀温度区间可调、金属性能及力学性能优良的新型负热膨胀材料,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从负热膨胀材料的发展历史、化合物体系、制备方法、负热膨胀性能影响因素及微观机理等方面,阐述了反钙钛矿结构锰氮化合物负热膨胀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