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建筑物的脉动响应确定其动力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建筑物在环境激励下的响应信号确定其动力特性的假设前提出发,提出用相对测点的互谱与自谱之比来确定振型,并论证了该方法的近似性,最后举一个实例,列出用上述方法所确定的振型的结果,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在确定建筑物前几阶振型上具有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脉动试验的方法,对北京市两幢加气砼填充的高层建筑,进行了动力特性的现场试验量测.本文介绍了两幢建筑物的概貌、结构型式及主要的结构尺寸,给出了分析处理后得到的结构横向、纵向的平移振动及扭转振动共7阶的固有频率、振型及相应的阻尼比.并在此基础上,对用加气砼填充的高层建筑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建筑物的扭转效应。现场试验是采用简单易行的脉动试验。试验与分析的对象包括:高层建筑、住宅建筑、雷达天线等。本文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1)在试验与数据分析中扭转振动的判断与分解;(2)扭转振动的频率;(3)由于扭转振动的存在对响应信号幅值的影响。特别着重讨论第(3)个问题。 认为在环境激励下,可以作这样的统计分析来确定扭转振动对响应信号的幅值的影响。一是作谱分析,将扭损、平振分解,比较两者在各个频率信号下的振动的幅值;二是作概率密度分布的统计分析,将有扭振信号(最强的点)与几乎没有扭振信号的测点作比较,它们响应信号的方差就可以说明由于扭转振动的存在,对建筑物响应信号在幅值上的影响。 本文提供一些建筑物扭转振动的分析结果。这些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理论分析及建筑物安全检测将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的脉动试验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抗震抗爆研究近年来对实际建筑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方面的一些工作。这里简明介绍下面几个问题:(1)结构物动力试验的目的;(2)振型确定的方法;(3)如何保证所确定的阻尼比有足够的精度;(4)结构物扭转振动的频率和幅值。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土木系与四机部十五所合作将原有的天水红山试验机厂生产的双顶电液伺服阀控制的加载装置进行改造,使该装置能进行双顶的拟动力试验。本文简要介绍对原有试验机改造中所做的一些工作:配置微型计算机;微机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的作用;模/数、数/模转换板的选取;计算机输出信号与原有试验装置的连接;有关程序的编制;抑制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措施。通过两个模型试验的结果说明,对原有红山试验机的改造实现拟动力试验是可行的,采取一定措施后精度也能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在结构工程领域中出现了许多参数识别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用于结构损伤程度的评价。但是目前多数结构识别方法都是模态参数识别。本文是基于推广卡尔曼滤波的算法,从结构模型的输入激励信号和输出的响应信号中,直接识别结构模型的物理参数。同时针对结构系统的特点,提出解耦的结构参数识别算法,大大降低了参数估计的计算量。在文中给出两个结构模型的几次振动台在地震波输入下识别的结果,并根据所识别的参数对结构模型破坏程度进行评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结构参数估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京广中心大厦钢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脉动量测的原理和方法,本文对京广中心大厦主楼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进行两次动力特性测试(一次在主体结构完工阶段,一次在整幢建筑物完工后),所得 X 和 Y 方向的平移振动和扭转振动频率、振型、阻尼比,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高层钢结构的扭转振动进行了讨论。通过测试验证了文献提出的计算基本周期经验公式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阶跃信号是个实变的信号,又由于在信号处理中总是取有限个点数,即总是要截断的,这使对阶跃信号的处理就比较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对阶跃信号直接进行谱分析的切实可行的信号处理方法,并把这种处理方法应用来测定滑动轴承的刚度及阻尼系数。这样不需要专门的激振设备,用阶跃力作为激振力,用信号处理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而计算出滑动轴承的动态特性系数。由于用阶跃力激振,激振设备十分简单,适用性强,并且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此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