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文章根据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的使用情况,从路基施工、基层施工、桥头台背处理、砼路面施工、道路表面排水处理及断缝处理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水泥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2.
基于油水饱和储层电震耦合理论,利用傅里叶变换关系推导出电震波场的波动方程及电震快纵波P1波、电震慢纵波P2波和电震慢纵波P3波3个传播常数。依据双电极法测量岩石复电阻率的数学模型,对油水饱和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特性进行定量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油水饱和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现象是在电震快纵波P1波、电震慢纵波P2波和电震慢纵波P3波的共同作用下,由岩石中的电渗流机制形成的。油水饱和岩石的复电阻率和慢纵波P2波界面极化频率均随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慢纵波P3波界面极化频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快纵波P1波界面极化频率受储层岩石这3个参数的影响较小。气水饱和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特性与油水饱和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特性略有不同,但二者的复电阻率随3个参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Pride震电理论不能准确地预测震电波的耦合特性和频散特性。为了更合理地反应震电耦合波波场的特征,本文基于包含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两种机制的BISQ模型,结合毛管模型中渗流场和电流场耦合理论,对Pride震电耦合理论进行了修正,进而对震电耦合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定量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喷射流长度对震电横波无影响;BISQ模型预测的震电快纵波传播速度比Pride理论预测的传播速度慢,BISQ模型的震电慢纵波衰减更显著,这表明BISQ模型比Pride震电理论更有效地预测了震电耦合波的衰减和频散。随着特征喷射流长度的增大,震电慢纵波的低频极限相速度减小,但不趋于零,这与Pride理论预测的不同。在低频区,BISQ模型预测的震电耦合波电场强度与固相速度之比的模值对特征喷射流长度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的使用情况,从路基施工、基层施工、桥头台背处理、砼路面施工、道路表面排水处理及断缝处理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水泥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5.
在公路软基路堤施工中,对地表沉降和地表水平位移实施监控,以控制路堤的填筑速度,使路基变形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探讨和研究路堤软基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