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4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Mn2O4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Mn2O4的合成方法,归纳了造成容量衰减问题的原因和目前为解决该问题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并且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LixMnO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LixMnO2正极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合成层状结构的LixMnO2的主要方法,评述了该体系材料的电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将传统的电解充氢装置加以改进,并以改进的充氢装置对2 1/4Cr-1Mo-V钢进行氢致开裂试验.通过改变各种充氢参数进行氢致开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中的氢浓度是影响材料氢致开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 2 2 5Cr- 1Mo钢焊接后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氢浓度过高而引起的氢致延迟裂纹 ,并根据实际的产品特点提出了合适的返修措施。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设计的方法,包括第一原理方法,电化学方法,动力学方法,热力学方法。各种方法研究的重点内容不同,第一原理方法主要用于对材料性能的预测以及机理方面的微观解释,电化学方法的研究重点是电极材料和所处的环境之间的作用,动力学方法是关于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运动行为的研究,而热力学方法力图从热力学函数值及其变化来反映材料的宏观或微观性质,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适用范围,但目前倍受科学工作者关注的是前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了ZnO薄膜,然后在H2S气氛和500℃温度下退火制备了六方Zn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UV-VIS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经0.5 h硫化就能全部生成ZnS,适当提高硫化时间可改善ZnS的结晶性,但硫化时间超过2 h后,结晶性会有所降低;所有制得ZnS薄膜都沿c轴择优生长,其晶粒明显比ZnO更大。此外,这些ZnS薄膜在500~1 1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透过率均高达约75%,带隙为3.65~3.70 eV。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 L ix Mn O2 正极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 ,归纳了合成层状结构的 L ix Mn O2 的主要方法 ,评述了该体系材料的电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核容器采用国产SA508-Ⅲ钢锻件埋弧自动焊接头进行不同规范参数热处理,对接头的拉伸、冲击和硬度等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了焊后热处理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对SA508-Ⅲ钢提出了最佳焊后热处理保温温度和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9.
采用磁控溅射淀积合金膜和纯铁膜,通过离子注入掺杂,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S2薄膜的晶体结构,光吸收系数、电阻率、载流子浓度等光电性能,并用正电子湮灭谱研究了膜内的空位缺陷。结果表明,掺杂提高了薄膜的导电性能。离子注入使薄膜光吸收系数增加,禁带宽度上升,霍尔迁移率提高;合金溅射导致光吸收系数降低,禁带宽度下降,载流子浓度升高。注入Zn2 退火前空位浓度较大,退火后空位浓度低于纯FeS2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时间下沉积了Zn薄膜,接着先后在200℃和400℃温度下的硫蒸气和氩气氛中进行了低温硫化退火,时间都为1 h,最后得到不同厚度的六方相ZnS薄膜。以XRD、SEM、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随着Zn沉积时间的增加,硫化制备的ZnS薄膜的晶粒尺寸、光透过率、带隙、S/Zn摩尔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变化趋势不同。并且,对其低温硫化生长ZnS薄膜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此外,硫化前的抽真空处理可以明显改善ZnS薄膜的质量。所有低温硫化制备的ZnS薄膜在400~1100 nm范围光透过率约为70%,带隙值为3.49~3.57 eV。其中,3 min沉积的Zn在抽真空后低温硫化生长的ZnS薄膜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