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五个紫菜品系间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应用随机引物扩增片段多态性(RAPD)技术对2种紫菜的5个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筛选出21条随机引物,PCR反应得到147条扩增片段。根据共享扩增片段计算遗传相似性指数(F)和相对遗传距离,利用NJ法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条斑紫菜或坛紫菜的养殖品系首先聚类在一起,两个条斑紫菜养殖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是0.32,两个坛紫菜养殖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是0.31。条斑紫菜养殖品系CPY1-08A与坛紫菜养殖品系CPH8-83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达0.42。本文结果显示RAPD可以作为简便有效的分子工具应用于紫菜的遗传多样性和种质鉴定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海带栽培品系和长海带ITS区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遗传背景清晰且具有显著表型差异的海带6个栽培品系(CUL002,CUL860,CUL1170,CUE017,CUE018,CUL901)和长海带(L.longissia)的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分析了8个种17个品系(其中7种共10株从GenBank中获得)海带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表型各异的6个海带栽培品系ITS区差别很小,其中ITS1 5.8S rDNA序列完全相同,部分品系间ITS2序列有个别碱基差异;进化树显示与日本海带(L.japonica,AF319018)聚在一起,相似性大于98%,其中CUL901、CUL860和CULll70的ITS序列完全相同。长海带(L.longissia)的ITS 5.8S rDNA和日本海带(L.japonica,AF319018)的完全相同。以Undaria peterseniana为外类群,根据ITS 5.8S rDNA序列构建进化树,6栽培品系及长海带与日本海带聚在一起;17株海带基本构成两个大的进化枝。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海域栽培的长海带可能与日本海带(L.iaponica,AF319018)为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3.
裙带菜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裙带莱幼袍子体对10种选择试剂的敏感性。结果发现裙带莱幼袍子体对氯霉素、潮霉素敏感,对除草剂草丁膦极敏感(2天的LD50为8.57mg/L)。根据统计学的要求得出了这3种选择试剂对裙带莱幼孢子体的半致死剂量和95%可信限。本文的结果能为裙带莱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SV40启动子驱动下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导入大型经济海藻裙带菜不同部位的组织切块中,48小时后染色检测,在假根、孢子叶和叶片中均检测到了lacZ的瞬间表达,研究还发现,对于裙带菜组织块的基因枪法转化,压强1300psi优于1100psi。另外在裙带菜中没有发现半乳糖苷酶的染色本底。本文结果提示:基因枪法是有效的裙带菜遗传转化方法;lacZ可以作为裙带菜基因工程研究的报告基因,SV40启动子能有效驱动外源基因在裙带菜中表面,没有组织特异性。这是lacZ在裙带菜中表面的首次报道,结果可为裙带菜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在海藻裙带菜中的稳定表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借鉴海带遗传转化模式,利用基因枪法将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导入裙带菜雄配子体中,一部分诱导形成营养增殖的丝状体,另一部分和雌配子体受精生成孢子体。五个月后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5%的孢子体个体和30%的丝状体细胞表现了lacZ的稳定表达,利用PCR和PCR-Southem检测得到了预期的阳性信号。本文结果提示了利用基因枪转化方法.以雄配子体介导获得外源基因在裙带菜中稳定表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赤潮甲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索了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赤潮藻的可行性。用FISH技术鉴定了2株已知的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是东海原甲藻的核糖体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研究结果如下:(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荧光探针杂交后的东海原甲藻细胞,在细胞顶端可见绿色的荧光,而作为对照的塔马亚历山大藻在与标记的探针杂交后没有产生绿色荧光,说明探针只与目标株东海原甲藻反应,不与对照组反应,表明根据ITS序列设计的探针是高度特异的;(2)材料固定后,经蓝光激发,均未产生细胞内源的叶绿素和甲藻素等色素荧光干扰杂交信号的现象,说明固定材料的方法正确。以上的结果表明,FISH技术在鉴定赤潮微藻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准确、快速、简单,将其应用到现场定性、定量检测赤潮微藻方面将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