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坝头水电站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投产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1号机组运行时振动值严重超标,经过分析、研究,找到了原因,并对1号机组振动过大问题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苜蓿叶蛋白中氨基酸的含量及营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苜蓿叶蛋白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并与4种叶蛋白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苜蓿叶蛋白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6.30%~70.54%,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量的40.00%~40.6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78.52~85.76,其叶蛋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优质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3.
氧化铝生产过程排放的赤泥的低成本规模化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文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研究赤泥处理与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区域、机构赤泥专利分布的比较研究,了解和把握赤泥处理与利用技术的总体情况、技术空白点和发展趋势,对于赤泥难题的破解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郁卫飞  李玉巧 《无损检测》1998,20(7):193-195
阐述了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射线图象采样、复原、降噪和增强过程中的应用,给出了处理过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支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 年7 月至2006 年12 月于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入选72 例冠脉造影患者, 48例患者行冠脉内单支架置入术, 随机分为紫杉醇药物支架组(PES 组) 和金属裸支架组(BMS 组) 各24 例, 24 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术后1 d、 术后6 个月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 与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 。冠脉支架置入患者, 通过冠脉内灌注乙酰胆碱(Ach)、 硝酸甘油, 利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 测量术后即刻、术后6 个月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 结果:术后6 个月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PCI) 病人中FMD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 7% ±3. 2% vs 11. 4% ±4. 2%, P <0. 01), NMD 两组无差别(P >0. 05) 。PES 组术后6 个月FMD 明显低于术后1 d(4. 6% ±2. 3% vs 8. 7 ±2. 9%, P <0. 05), BMS 组术后6 个月与术后1 d FMD 无差别(7. 8% ± 3. 4% vs 8. 5% ±4. 6%, P >0. 05) 。术后6 个月PES 组FMD 功能低于BMS 组(4. 6% ±2. 3% vs 7. 8 ±3. 4%, P <0. 01), NMD 两组无明显差别(P >0. 05) 。PES 组术后6 个月Ach 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术后即刻(-32% ±3% vs-8% ±2%, P <0. 01), BMS 组术后6 个月Ach 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术后即刻无明显差别(-6% ±3% vs-4% ± 2%, P >0. 05) 。术后6 个月PES 组Ach 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BMS 组(- 32% ±3% vs-6% ±3%, P <0. 01), 两组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无差别(P >0. 05) 。结论:紫杉醇药物支架置入后6 个月冠脉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的原理及其在射线检测炸药药柱中的应用。现以90mm×40mm炸药柱为例,在药柱表面粘贴不同直径的金属丝及一定粒径的金属杂质,在不同位置加工不同直径、不同深度的孔,然后对其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检出0.08mm金属丝杂质,0.14mm金属颗粒杂质,内部2mm以上的气孔。该技术可以满足药柱无损检测要求,已达到美国ASME标准规定的22T射线照相灵敏度等级。  相似文献   
7.
在光热协同催化条件下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RM)反应耦合了光效应和热效应,可在低温下反应生成合成气(CO和H2),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策略之一。催化剂是光热协同催化CRM反应的核心,同时调控热催化活性中心(活性金属)的结构性质和吸光材料(载体)的光学特性以及活性组分与吸光材料的协同作用,使光热协同催化剂的热催化性能及光催化性能同时得到提高,是研发高效光热协同催化剂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光热协同催化CRM反应的机理及相关金属催化剂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