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新认识与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田储量和产量的主要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大—中型油气田发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于渤海海域的勘探实践,结合浅层大—中型油田源外成藏的特性,通过分析油气深层运移与浅层富集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古近系烃源层油气初次、二次运移所形成的"汇聚脊"对其上浅层油气富集、聚集的控制作用,并根据输导体系的组合划分出油气汇聚样式。在"汇聚脊"控藏模式的指导下,渤海海域多个构造带的油气勘探都取得突破,获得一系列亿吨级新发现,由此保证了渤海海域浅层规模优质油气储量持续发现,指导后续勘探进展。  相似文献   
2.
将振动时效方法引入煤矿机械产品中,充分利用现有测试系统的能力,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深矿机械中小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具有理论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并提供了一条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性能有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低介电、高绝缘、高阻燃、耐辐照等综合性能,在航天、航空、安全防护、核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着重针对高强高模PI纤维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需求,特别是在空间环境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其在极端温度、交变温度、粒子辐照、高真空以及长期负载等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初步考核了其空间环境适应性,以期为其相关应用提供设计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高强高模PI纤维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耐粒子辐照、抗蠕变等综合性能,在350℃条件下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仍分别可达到1.55 GPa和27.74 GPa,经1.0×108rad(Si)剂量粒子辐照后,拉伸性能保持率高于98%。此外,本工作还结合PI纤维的综合性能表现对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非隔离并网逆变器,详细分析此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寄生参数的共模漏电流模型。比较分析了 H6桥和新型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大小、开关损耗、稳定性及效率。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新型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的性能优于 H6桥逆变器。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用大功率LED照明灯,提出了水冷热沉散热设计.比较了水冷热沉内部串联方式、伪串联方式、并联方式和伪并联方式四种水道的对应LED结温与水泵功率.研究了采用并联方式时LED结温与各条分水道流速的相对标注偏差值(简称RSD值)之间的关系和降低RSD值的方法.计算了经优化设计后的水冷散热系统各个环节的热阻,并与热管自然对流散热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7.
渤中凹陷西次洼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受区域应力影响,断裂特征复杂多样。为了搞清研究区断裂的发育规律及其控藏作用,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勘探实践,在不同时期形成断裂划分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断裂的成因演化及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凹陷西次洼的断裂演化阶段可以划分为早期基底断裂左旋走滑阶段、古近纪伸展作用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时期)双向走滑作用阶段。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研究成果对该区目标优选及油气勘探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结构复合材料高耐温等级的应用需求,从改善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基体性能出发,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将刚性苯并咪唑环结构引入单体主链中,以共沸甲苯法合成出含单苯并咪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BZBMI)和含邻苯并咪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OBZ-BMI)。采用核磁共振氢谱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热重(TG)分析法研究了单体的固化行为及固化物的热稳定性。DSC曲线结果表明,BZ-BMI与OBZ-BMI在210~370℃温度范围内进行交联固化,其固化行为受链段长度、分子结构规整性与相互作用力影响较大;同时,结合DSC曲线确定了单体的固化工艺为200℃/2 h+250℃/2 h+330℃/6 h;FTIR分析表明此工艺可以完全固化。TG分析表明,其热分解温度与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DM)相当,而P (BZ-BMI)与P (OBZ-BMI)在800℃下残炭率分别为74.7%与70.4%,远高于P (BDM)的测试值(48.3%),说明苯并咪唑结构的引入有效提高了BMI的耐热阻燃性能;OBZ-BMI共聚改性体系保持了...  相似文献   
9.
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秦南凹陷新生代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发育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背景,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阶段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古新世—始新世,一系列NNE向或NE向伸展断层组成了秦南凹陷的断裂体系;渐新世,该区断裂体系表现为伸展-走滑性质,主断裂处发育大量多级"y"形、似花状构造样式,同时在弯曲段部位产生走滑增压区、释压区,次级断裂多表现为NEE向雁列状;新近纪时期断裂体系以马尾状和雁列状断裂为主,并发育"背形负花"状构造。结合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背景,将研究区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强伸展-弱走滑期(古新世—始新世)、强走滑-弱伸展期(渐新世)、弱走滑-弱挤压期(新近纪)。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断面精细刻画,并利用断层活动性、砂体的展布特征以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厘清了石臼坨凸起东南斜坡带油气来源,刻画了油气优势运移路径,确定了油气的优势输导体系,最终建立了石臼坨凸起东南斜坡带油气运聚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油气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沙一二段烃源岩为低成熟—成熟原油,且表现出良好的运移效应。2)油气成藏期为2.1 Ma,与生烃高峰时间5.2 Ma相匹配,具有晚期、快速、高效生烃的特征。3)石南一号边界断层规模大、活动性强、断面形态起伏,控制油气从渤中凹陷深层到石臼坨凸起浅层的垂向运移,凸起上晚期断裂控制浅层油气的垂向运移和聚集。4)古近系近源扇体沿着边界断层呈裙边状发育,与烃源岩大面积接触,具有中转油气的作用。馆陶组砂砾岩是新近系油气横向输导层,油气趋于沿着构造脊向高部位运移。明下段极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与断层组合构成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油气。5)在凸起斜坡带形成"断控源仓型"和"断裂直控型"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