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6篇
轻工业   1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中国居民成人饮白酒者(以下简称饮酒者)抗雄激素作用样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的累积膳食摄入水平及其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1—2013年间收集的24类食品中DEHP、DBP和BBP含量数据,结合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计算我国居民成人饮酒者全人群以及18~59岁(男、女)、60岁以上(男、女)等4个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DEHP、DBP和BBP的膳食摄入水平。采用危害指数法计算经膳食联合暴露于DEHP、DBP和BBP的健康风险。结果单一化学物的风险评估发现,我国成人饮酒者中全人群和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DEHP、DBP和BBP的平均摄入量和高食物消费量人群(P97.5)的摄入量均低于其相应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进一步分析发现,约有0.64%(18/2 800)的个体DBP摄入量超过其TDI。而采用危害指数方法进行的累积风险评估发现,我国成人饮酒者全人群和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危害指数均低于1;有0.79%(22/2 800)的个体危害指数超过1。结论中国居民成人饮酒者全人群的抗雄激素作用样PAEs的累积暴露健康风险较低,有24例个体的健康风险需要关注,建议适量饮酒。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保健食品中的伐地那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测定保健食品中伐地那非,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ES/MS)的测定方法。该方法以紫外定量,质谱定性。色谱条件为RP—C18色谱柱,流动相:0.2%甲酸水溶液+乙腈=65+35(体积分数);流速1m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54nm。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扫描范围为:200-700(m/z)。伐地那非在3.6—45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检出限为18ng,最低检出限为0.9ng(S/N=6)。本方法流动相简单,分析时间短且试样预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借助质谱的定性能力,可大大提高方法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准确快速地测定保健食品中的伐地那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我国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掌握该类食品中霉菌及真菌毒素污染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采集市售商品,检测霉菌及其毒素,采用内转录间区(ITS)测序法对样品中污染的霉菌进行属鉴定。结果 19.32%(560/2 912)的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霉菌计数>25 CFU/g。单一、混合坚果超过该限值的比例分别为14.78%(322/2 178)和32.56%(239/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坚果中核桃超过该限值的比例最高,为24.10%(47/195),杏仁、巴达木和花生分别为17.44%(15/86)、16.81%(20/119)和16.22%(73/450),其余种类均在15%以下。对26份霉菌计数>25 CFU/g的样品进行真菌毒素检测,1份采自云南的花生检出白僵菌素污染量为16.37 μg/kg。ITS扩增子测序发现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主要污染曲霉属、交链孢霉属、念珠菌属等,和真菌毒素检出有相关性。结论 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霉菌污染较高,检出的霉菌属有产真菌毒素的风险,提示应加强该类食品中污染霉菌的监测、种属鉴定及产毒情况研究,掌握其污染途径和产毒规律,为开展风险评估,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冻鱼糜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从全国范围内采集冻鱼糜制品4 516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相应标准的规定,对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检验。结果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6.02%(272/4 516),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0.84%(38/4 516),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0.84%(38/4 516),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0.91%(41/4 51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在4种食源性致病菌中较为突出,且不同产地的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差异较大。除副溶血性弧菌以外,其余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散装样品中的检出率均高于预包装样品。结论 市售冻鱼糜制品存在致病菌污染,需要关注其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B12化学分析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生素B12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和药品中。为了规范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的使用量,利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易行的检测维生素B12的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概括介绍了目前用于测定维生素B12的化学分析法:导数分光光度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化学发光分析法、间接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6.
2001年我国部分蔬菜和肉类污染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我国蔬菜和肉类污染的状况 ,受卫生部和国家三绿工程办公室委托 ,我们于 2 0 0 1年秋季在全国 14个城市采集了 6种蔬菜 10 8份样品和 30份猪肉及 15份鸡肉进行了有关污染物的污染状况调查。监测指标有铅、砷、甲胺磷和氯霉素等。结果发现所检的 4 5份肉的铅、砷和氯霉素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10 8份蔬菜中有一份铅超标 ,砷含量全部合格 ,但是发现蔬菜中存在滥用剧毒农药甲胺磷的情况 ,蔬菜中甲胺磷的平均检出率为 12 % ,检出率最高的为卷心菜 2 7 7%。  相似文献   
7.
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一种检测保健食品中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以活性成分芦丁为标准品,在其紫外最大吸收峰415nm处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1μg/mL,芦丁标准品在1.0~25.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2%,相对标准偏差为1.85%。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保健食品中总黄酮含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我国2020年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毒力因子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基于全基因序列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及重要耐药基因(mecA)和毒力基因。结果 224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2类抗菌药物的整体耐药率为87.9%(197/224),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2.6%(185/224)。多重耐药率为23.2%(52/224),多重耐药菌中ST398占比最高为26.9%(14/5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0%(18/224)。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整体携带率为52.2%(117/224),其中sea的携带率最高为24.6%(55/224),携带肠毒素基因种类最多的ST型为ST1。共检测到31种ST型,其中ST7最多(12.9%,29/224),ST398次之(10.7%,24/224)。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编码基因(tsst-1)和杀白细胞素编码基因(lukF-PVlukS-PV)的携带率分别为6.3%(14/224)和4.5%(10/224)。结论 我国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和肠毒素携带率均较高,且检出了临床感染中重要的毒力基因,提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ST型与食品类别、耐药性和致病性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了解我国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特征和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火腿肠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风险研究,掌握卫生指示菌、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和污染途径,为火腿肠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对4家企业的712份产品相关样品(原辅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和环境样品(包括生产用水、空气沉降菌、人员、工具等)进行监测,选择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卫生指示菌和主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验,并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原辅料中菌落总数10~5 CFU/g和大肠菌群10~3 CFU/g的样品比例分别为33.00%(33/100)和29.00%(29/100);中间产品中菌落总数10~5 CFU/g和大肠菌群10~3 CFU/g的样品比例分别为62.86%(66/105)和36.19%(38/105);终产品未检出菌落总数10~4 CFU/g的样品,大肠菌群均10 CFU/g。结论火腿肠加工过程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本研究对掌握火腿肠加工过程的污染分布,确定关键控制点,为制定相关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确保终产品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调味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的使用状况,为添加剂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将样品均质、酸化后,用乙醚提取,氮气吹干后用流动相定容,过微孔滤膜后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以甲醇+0.02 mol/L乙酸铵(12+88,体积比)为流动相,使用Diamonsil<'TM>C<,18>柱(250 mm×4.6 mm,5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