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汪宗太  杨欣静  张兆清  贡源 《广东化工》2022,49(5):92-93,96
放化设施放射性样品气动传输是放射性物料取样分析的重要环节,分为压空气动送样系统和真空抽吸气动送样系统,目前国内放化设施均采用压空气动送样,国外则采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的真空抽吸气动送样系统.本文根据放化设施真空抽吸气动送样系统需求,确定了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流程、工作过程以及关键零部件组成,并搭建典型工况试验台架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2.
氧化醋酸酯淀粉粘合剂的制备与性能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FeSO4、H2O2和醋酸乙烯酯分别作为催化剂、氧化剂和酯化剂,合成了高性能氧化醋酸酯淀粉粘合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工艺参数分别为:氧化过程,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0.1%,pH=10,H2O2用量6%,反应温度为50℃;酯化过程,反应时间1.5h,酯化剂用量6%,反应温度为35℃,pH=9.探讨了改性木薯淀粉和不同取代度的氧化醋酸酯淀粉的糊凝沉性质:改性淀粉的糊凝沉性质呈下降趋势,从60%下降到42%;且随着取代度的提高,糊凝沉性质也呈下降趋势,从50%下降到40%.最后还探讨了助剂对粘合剂干燥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淀粉标签胶耐水性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木薯淀粉经H2O2氧化后,在糊化过程中以H3PO4为酸催化剂,通过添加甲醛和尿素进行复合改性,由此制备出一种改性氧化淀粉粘合剂;然后将其分别与苯丙乳液(SAE)、脲醛树脂(UF)、改性脲醛树脂(M-UF)和SAE/M-UF进行交联复配制取标签用复合粘合剂,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了交联复配过程中基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性氧化淀粉粘合剂的脱标时间为2h;相应的复合粘合剂的脱标时间分别为6、24、48、73h,即均能满足现代标签胶的使用要求;-O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复配过程中有变窄的趋势;反应过程中生成的UF在1550~1650cm-1附近出现了2~3个新的吸收峰,分别对应C-N和-N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复配过程中引入的SAE会在1750cm-1附近出现酯基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4.
设计扩展工况(DEC)分析是核电设施超设计基准事故分析的重要内容,目前后处理设施领域尚无这方面实践。以后处理设施高放废液贮存系统为研究示范对象,基于工程判断和确定论方法,从多重故障的角度识别DEC。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放废液贮存系统的29例工况中,14例不会造成放射性物质向外环境的超标释放,属于DEC;8例可能造成放射性物质向外环境的超标释放,如果混凝土浇筑层对废液具备包容功能、设备室具备泄爆或抗爆功能,则这8例工况不会对外环境造成超标释放,也可纳入DEC;剩余的7例会造成放射性物质向外环境的超标释放,应通过提高橙区过滤器间排风过滤、烟囱的设备可靠性,实现放射性气溶胶向外环境释放的量级不超过选址假想事故的释放水平。   相似文献   
5.
崔皎  边伟  杨欣静  徐琰  刘郢  李美娇 《广东化工》2022,(11):188-189+180
高放蒸发器是高放废液处理的关键设备,目前国内高放废液处理主要采用自然循环蒸发器,国外则采用蒸发强度高,截面积大的釜式蒸发器。本文根据已运行的后处理厂高放蒸发系统运行反馈,结合国内外调研资料,确定了某高放废液处理设施的蒸发器选型及主要设计,其选型及设计思路可应用于今后国内各后处理厂高放废液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探索抑制锆包壳剪切过程中锆粉着火的方法,采用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定仪、红外热成像仪、真空手套箱等测定了不同粒径的锆粉尘层在空气和含不同浓度氮气、氩气的空气中的最低着火温度和火焰温度。结果得出:锆粉的中位粒径从2.4 μm升至71.7 μm,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从200 ℃升至390 ℃,表明粒径越小的锆粉着火敏感性越高;4种粒径的锆粉燃烧火焰最高温度都在1 776~1 913 ℃范围内,锆粉粒径较大时,燃烧的剧烈程度较低;氮气或氩气体积分数从60%~65%升至70% 85%时,锆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升至400 ℃,表明空气中高浓度的氮气或氩气对锆粉燃烧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锆粉粒径越小,抑制效果越好。氩气的抑制效果强于氮气。  相似文献   
8.
磷酸三丁酯/煤油萃取体系燃烧是核燃料循环设施典型的火灾事故,是核燃料循环安全不可忽略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初步展开了磷酸三丁酯/煤油的小面积(77.9~2 921.0 mm2)燃烧实验研究,通过基础实验初步分析了磷酸三丁酯/煤油的燃烧速率、气体释放组分以及气溶胶释放及其粒径分布规律,并与公开的国外数据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