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利用已钻井的有孔虫、钙质超微等古生物资料,结合岩性及古地貌,对琼东南盆地渐新统崖城组沉积环境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崖城组沉积时期,北部坳陷早期为陆相环境,中晚期古生物开始间歇性出现,丰度与分异度普遍不高,为泻湖—潮坪环境;而中央坳陷从崖城组早期古生物便呈间歇—较连续性出现,丰度与分异度较高,为局限滨海—浅海环境,据此推断位于中央坳陷的长昌凹陷崖城组时期为局限滨海—浅海环境。其中,扇三角洲、三角洲、海岸平原及滨海沼泽围绕凹陷周缘分布,斜坡部位发育大面积滨海沉积,凹陷中央为浅海。根据平面沉积充填特征、典型地震剖面,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长昌凹陷崖城组属典型的地堑式沉积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AVO正演模型与AVO交会分析在AVO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岩石物理理论为基础,根据MXG地区测井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通过流体替代分析了不同深度条件下天然气饱和度对岩石属性的影响;并利用地震正演模拟及AVO交会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天然气饱和度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其结论和认识可为利用地震AVO分析储层天然气饱和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超深水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受扰因素多、断面多解性强,严重影响了常规构造解释的准确性。在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超深水区的断层研究中应用高精度沿层相干技术,有效提高了断裂系统解释与组合的精度。高精度沿层相干技术对超深水三维资料中特定地质时期断层的空间展布具有很好的表征。基于此技术的断裂系统相干分析指示白云超深水区的构造走向受北东向区域断裂控制明显。下渐新统恩平组顶面(T70)为区域不整合面与白云-荔湾凹陷的断-拗转换界面,恩平组沉积时期白云-荔湾凹陷具有连通性,渐新世早期断陷特征减弱,晚期以断拗-拗陷作用为主,对珠二坳陷超深水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琼东南盆地松南—宝岛凹陷主体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部,是已被钻探证实的富烃凹陷。中新统三亚组是深水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储集体规模和粒度是制约松南—宝岛凹陷三亚组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应用最新的三维地震和已钻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松南—宝岛凹陷三亚组“源—汇”体系及主控因素,预测有利砂体平面展布。研究表明,松南—宝岛凹陷三亚组沉积期,发育海南隆起和松南低凸起2个“源—汇”体系:中新世构造活跃的海南隆起主控北部“源—汇”体系,供源能力强,凹陷北部发育陆架坡折,发育“陆架三角洲和陆坡沟谷+深水扇”沉积体系;松南—宝岛凹陷以斜坡向松南低凸起过渡,不发育陆架坡折,南部“源—汇”体系具有“近源、沟谷汇聚阶槽控制下的多期深水扇”特征。搬运距离、构造活动和底流改造等因素主控三亚组储集体的发育,优选凹陷南缘为三亚组最有利的储集体发育区;优选松南区和宝岛区东部海底扇为三亚组有利储集体发育区。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主要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乐东—陵水凹陷及周缘底辟构造的几何形态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底辟构造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乐东—陵水凹陷的底辟构造发育演化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和超压系统形成演化的结果,超压系统对底辟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两类泄压模式控制了底辟的类型和分布,根据泄压方式不同,可划分为裂缝输导泄压型底辟和断裂输导泄压型底辟。裂缝输导泄压型底辟主要沿中央峡谷水道下方呈带状分布,下超压带和中央峡谷水道的空间耦合是该底辟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断裂输导泄压型底辟主要沿乐东—陵水凹陷南、北两侧断裂带分布,下超压带和基底断层活动导致塑性岩层和流体集中流动上拱是该类型底辟的主要成因。乐东—陵水凹陷勘探实践表明,底辟和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底辟作用形成的相关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该地区值得关注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天然气富集区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湖凹陷、白云凹陷、崖南凹陷和莺中凹陷是中国近海盆地外带中已被证实的富生气凹陷,其主力气源岩为海陆过渡相地层,烃源岩包括煤系三角洲和浅海相泥岩。前者多分布在凹陷的缓坡区,烃源岩包括煤层、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沉积有机质都属于陆源,丰度高,是好—极好的烃源岩。后者分布在洼槽区,多分布于深凹陷部位,水生生物欠发育,沉积环境处于半封闭的背景,因而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主要发育泥岩,有机质属混源成因,多来自陆源,也有海生藻类,丰度属于较好到好,总体属于好烃源岩。结论认为:煤系三角洲区潜在生气量大,可能形成大中型气田,气田充满度高;浅海相泥岩烃源岩区潜在生气能力不及煤系三角洲,也能够形成大中型气田,但气田充满度偏低;煤系三角洲区是近海最有利区,浅海相泥岩区是较有利区。据此指出:①中国近海煤系三角洲区分为勘探成熟区和潜在区两大领域,其中成熟区包括西湖凹陷西部斜坡、白云凹陷北部斜坡、崖南凹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莺西斜坡,潜在区包括荔湾凹陷北部三角洲、琼东南盆地松东凹陷北坡三角洲、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丽水三角洲等;②浅海相泥岩有利区包括西湖凹陷洼槽区、白云凹陷洼槽区、崖南凹陷洼槽区、荔湾凹陷洼槽区、莺歌海盆地莺中洼槽区、琼东南盆地中央凹陷洼槽区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统计方法研究了琼东南盆地松南凹陷三亚组一段2 565.00~2 576.23m细—中砂岩所含的大型有孔虫化石对岩石储集空间和物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该层段细—中砂岩具有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的物性特征。大型有孔虫壳体对砂岩储集空间及物性有特殊影响,其抗压实性可减少压实作用对体腔孔隙及壳体格架间孔隙的破坏,使砂岩中的生物体腔孔保有1%~4%的面孔率。但由于有孔虫壳体较大、硬度较小,压实作用可使壳体周边多个碎屑颗粒嵌入有孔虫壳壁,壳体可封堵周边的碎屑粒间孔隙并影响其渗透性;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测试发现,δ13C值介于-2.050‰~0.243‰之间,δ18 O值介于-9.700‰~-7.624‰之间;古盐度Z值介于118.93~123.67之间,平均值为121.42;碳酸盐形成温度在56.5~64.8℃之间,平均值为62.2℃。测试结果表明,该层砂岩中的碳酸盐胶结物具有海相成岩环境、早成岩阶段的特点。结合薄片有孔虫含量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有孔虫壳体附近碳酸盐胶结物分布较多的现象判断,大型有孔虫壳体为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由此导致的强烈胶结作用是砂岩物性变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中国近海盆地已证实的富气凹陷,对烃源岩的研究是该凹陷关键的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地震、钻井、地球化学和古生物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恩平组沉积时期,白云凹陷北坡发育海陆过渡相三角洲,凹陷深部为浅海相沉积。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分布,烃源岩呈二元分布特征,分三角洲煤系烃源岩和浅海相泥岩。三角洲煤系分布在凹陷的缓坡区,烃源岩包括煤层、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沉积有机质来自陆源,这类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以高双杜松烷、低奥利烷和高Pr/Ph值为特征。浅海相泥岩烃源岩分布于深凹陷部位,有机质可细分为2类:一类为陆源海相有机质,地球化学指标以低双杜松烷、高奥利烷和中等Pr/Ph值为特征;另一类为海生藻类,地球化学指标以不含双杜松烷及奥利烷、低Pr/Ph值为特征|这2种类型的烃源岩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气藏。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在中国近海外带多个凹陷中都发育,其生烃能力与热演化程度有关。成熟和过成熟时,生成大量天然气;成熟和低成熟时生成一定量的石油。烃源岩分布位置的差异导致天然气富集区主要在热成熟度足够高的煤系三角洲区,生烃灶处在“缓坡区”;另外成熟度足够高的浅海相泥岩区,也是天然气的富集区域,生烃灶处在“深凹区”。  相似文献   
9.
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已证实的富生烃凹陷,主力生烃层系恩平组的勘探前景亟待深入研究。受持续的构造沉降影响,白云凹陷恩平组构造圈闭匮乏,但构造、沉积条件均有利于岩性地层圈闭发育与油气藏的形成。在详细分析恩平组地质条件基础上,搜索落实潜在的岩性地层目标21个,并优选白云11目标进行精细评价。结果表明,白云11目标为三级层序低位期的低位扇沉积,砂体发育,圈闭落实,储层物性良好,成藏条件优越,含气异常特征明显,为白云凹陷中深层有利的自生自储型勘探目标。恩平组自生自储型岩性地层油气藏是白云凹陷油气勘探新领域,而中深层少井条件下的岩性地层圈闭评价方法则为深水区该类油气藏的勘探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最大的富烃凹陷,近年来在白云凹陷东北部获得了多个商业性轻质油气藏,勘探前景良好,但对其原油运移、聚集成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油气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以及油气成藏综合研究,探讨白云凹陷东北部油气藏分布特征,研究了原油的输导体系及其运移和聚集特征,建立了原油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原油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顺源型油源断裂和向源型油源断裂都具有良好的输导性能,由物性较好的珠江组下段砂体组成的构造脊1和2为原油侧向运移的优势路径; 原油主要聚集在反向断裂控制的翘倾半背斜圈闭中,具有“内气外油”的差异聚集特征; 原油成藏具有“断-脊输导、断-盖控聚、差异聚集”的特征。白云凹陷东北部展现了以断裂为依托,沿构造脊找油的良好勘探方向,对白云凹陷及其邻区的深水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