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在紫外光氧环境中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64天的人工加速老化实验,以研究其在光氧环境下的老化行为及规律。利用力学实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热重分析法(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光氧老化环境中力学性能、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熔融特性的变化规律,引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改进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了LDPE的光氧老化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增加LDPE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下降了39.7%,32.3%,96.4%。分子结构中产生羰基、羟基等含氧基团,分子链断裂,支链增加。起始热分解特征温度和熔融峰峰值温度下降,LDPE表面破坏严重,老化作用剧烈。老化综合评价指标随老化时间呈现三段式的变化趋势,改进PCA法评价结果更为合理,适用于LDPE光氧老化行为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在光照条件下的降解性能,通过力学实验、质量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重分析(TG)分别研究了共混物力学性能、质量损失、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0、70/30、50/50、30/70、0/100(质量比,下同)的PPC/PLA共混物光照56d时质量损失率为34.89%、40.50%、39.38%、29.6%和6.24%,共混物在14d时几乎损失所有的力学性能;光照56d后PPC和50/50的PPC/PLA共混物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和孔洞,而PLA表面没有变化,光照时间越长,共混物表面越粗糙,降解程度越大;共混物的羟基指数(HI)和羰基指数(CI)在前21d不断增大,其中前14d比较明显;共混物在光照56d后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多分散性指数减小,分子量分布变窄;共混物失重5%的热分解温度(T-5%)和最大速率失重温度(TP)提高,而PPC的TP却降低。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聚碳酸亚丙酯/聚乳酸(PPC/PLA)共混物性能的研究进展,从共混物的相容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及降解性能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及表征方法,并阐明了PPC和PLA降解机理。最后,对可完全降解的PPC/PLA共混物的应用前景及表征方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分子量分布对低密度聚乙烯光氧老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热重分析法(TG)、凝胶渗透色谱(GP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分布指数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光氧老化特性,分析了分子量分布对LDPE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平均分子量、表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分子量分布越宽,LDPE不饱和度增长越剧烈,支化作用增长越显著;分子量分布越窄,羰基指数增长越快;分子量分布对于分子结构的断链行为并无影响。分子量分布指数越大,LDPE起始热分解温度和失重5%对应温度下降更快,热稳定性更容易变差,平均分子量下降更多,表面微观形貌老化现象越严重;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受影响更显著,指数为6.0的LDPE老化24 d冲击强度就已丧失。分析认为,分子量越大、分布越窄表明分子链越长、短分子链越少,与氧接触而产生自由基的概率也越小,因此聚乙烯分子量分布越宽,材料越容易老化。  相似文献   
5.
桑练勇  胡志德  晏华  代军  张寒松 《材料导报》2018,32(22):3948-3953, 3978
采用基团贡献法求出了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乳酸(PLA)的一维溶度参数和Hansen三维溶度参数理论值,并通过溶解试验获得了PPC和PLA的三维溶度参数值,结合Teas图分析了聚合物与溶剂之间的溶度参数距离(Ri)和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AB),预测和分析了PPC和PLA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PC和PLA的一维溶度参数理论值分别为20.37(J/cm3)1/2、19.97 (J/cm3)1/2; PPC的Hansen三维溶度参数(δd、δp、δh)和总溶度参数理论值(δ)分别为14.68 (J/cm3)1/2、7.37 (J/cm3)1/2、10.79 (J/cm3)1/2和19.65 (J/cm3)1/2,PLA的分别为15. 45 (J/cm3)1/2、8.51 (J/cm3)1/2、11.02 (J/cm3)1/2和20.80 (J/cm3)1/2;试验法得出PPC的δd、δp、δh、δ分别为16.94 (J/cm3)1/2、7.05 (J/cm3)1/2、6.75 (J/cm3)1/2、19.56 (J/cm3)1/2,PLA的则分别为16.83 (J/cm3)1/2、6.40 (J/cm3)1/2、6.70 (J/cm3)1/2、19.21 (J/cm3)1/2,且在Teas图中,所有良溶剂位于一定的溶解区域内,不良溶剂位于区域外,聚合物与良溶剂的Ri小于与不良溶剂的Ri,聚合物与良溶剂的χAB小于0.5,与不良溶剂的χAB大于0.5,表明试验结果可信;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法求出PPC和PLA都具有相近的溶度参数值,且溶度参数差值的绝对值(Δ)位于0.077~1.300 (J/cm3)1/2之间,表明两者之间为部分相容。  相似文献   
6.
桑练勇  晏华  胡志德  代军  薛明 《中国塑料》2018,32(8):122-130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在海水环境下的降解性能,通过力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等分别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10/90、30/70、50/50、70/30(质量比,下同)的PPC/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都不断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在30 d时急剧降低,此后几乎保持不变;海水作用下240 d后PPC和PLA表面都存在明显孔洞和缺陷,而50/50的PPC/PLA共混物表面没有明显的裂纹和孔洞;纯PPC和纯PLA的羟基指数、羰基指数以及乳酸指数都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且在前30 d比较明显,而50/50的PPC/PLA共混物则几乎没有变化;共混物的质量损失主要体现在前30 d,且质量损失率几乎都小于10 %,降解程度较低;共混物失重5 %的热分解温度提高,而最大速率失重温度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