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6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对灰铸铁组织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稀土可使灰铸铁的宏观组织及显微组织细化和均匀化。这种作用的根源在于稀土可促使石墨的形核和成长,从而促进和加速了协调共晶的形核和成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基于经济性能下大跨钢结构体系方案的优选,以西安某高校的体育训练馆工程为背景,根据设计造型先初选两种结构方案,应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两种方案的单榀模型及整体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计算和优化设计.通过对两种方案在受力性能、用钢量、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对比,确定设计采用的最佳经济方案.最后,通过对现场静载试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文中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和方案选择所采用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较为可行的结构体系方案优选的方法,为该类结构的设计选型提供了较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地裂缝环境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首次进行跨地裂缝结构和无地裂缝环境下结构振动台对比试验,分析地震作用下跨地裂缝结构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应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传至上盘和下盘地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时间、频率及相位等均存在差异,形成非一致性地震激励;此外,地裂缝场地对土层加速度有放大效应,同一层土的最大加速度出现在靠近地裂缝的上盘处。跨地裂缝结构处于上盘的构件损伤程度明显大于下盘;在相同地震激励作用下,跨地裂缝结构的动力反应与无地裂缝环境工况相比更加剧烈。跨地裂缝结构的侧向位移最大值并不是全部出现在顶层,这是由于地裂缝上下盘的不均匀沉降作用和基础附加变形综合造成的。跨地裂缝结构的柱钢筋应变幅值分布具有上下盘分布规律,即处于上盘柱的钢筋应变幅值明显大于下盘柱。研究成果可为地裂缝环境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球墨铸铁轧辊的补缩,一般是采用砂型明冒口和浇注后每隔20-25分钟用过热铁水点冒口1-2次的办法解决,这样的工艺使冒口金属消耗量占轧辊毛重的15%左右。为了节约金属和提高轧辊上辊颈质量,本研究工作是采用铝型膨胀发热剂单独使用或与绝热套组合成的保温冒口,以取代原工艺以稻草灰覆盖的干砂型冒口。经过实验室及现场对此实验表明:采用保温冒口以后,球墨铸铁共晶凝固时间延长了33-62%,缩孔形状由倒锥形变为盆形,轧辊冒口的致密段高度增加,省去了用过热铁水点冒口的工序。冒口高度可以降低25~50%,节约冒口金属量20~50%。研究工作表明:采用保温冒口是解决球铁轧辊补缩的最合理、经济而简便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土共同作用特性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全面认识上部结构 -桩 -土共同作用结构的受力机理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受力行为及抗震性能 ,寻求高层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对在共同作用下上部结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时程分析进行了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地震反应计算 ,利用解析法、差分法对上部结构及基础进行了共同作用与非共同作用下计算内力的比较 ,提出了在实际设计中高层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为上部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钛在高碳当量灰铸铁中的石墨化和反石墨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熊仲明  赵鸿铁 《工业建筑》2002,32(12):12-14,31
对上部结构 -桩 -土共同作用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各种计算模型的适用条件、场地的地基特性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适合共同作用下地基模型 ,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土模量与深度变化的关系 ,针对当前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在共同作用下桩基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桩—土共同工作下,框架结构梁柱产生的内力,为上部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无填充墙的多层框架和填充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同时考虑弯曲剪切变形,采用差分法由框架柱子的沉降差δ,求出了框架柱端弯矩及梁端弯矩的解析式,分析了在考虑桩土共同作用下,框架柱内力产生重分布的原因.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桩—土共同作用下,框架柱荷载有向边柱转移的现象,与常规设计方法相比,边柱增大25%左右,中柱减小5%左右.因此常规计算方法与共同作用分析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别.撇开基础(或上部结构)来分析上部结构(或基础)的内力大小和分布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研究地裂缝场地动力响应规律,以西安f4地裂缝为背景,设计并完成地裂缝场地土体振动台模型试验,获得场地土体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加速度响应分布规律以及地震损伤发展特征。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对地裂缝场地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上盘土体的地震响应比下盘更大,裂缝出现时间更早,破坏更严重;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土体损伤加剧,刚度大幅退化,两盘土体的动力特性趋于一致,动力响应的“上下盘效应”也不再显著;加速度放大系数由土体底部到顶部逐渐增大,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但不同土层、不同地震波的放大程度不尽相同;地裂缝场地构造特征会影响地震波在土体介质中的传播方式,改变场地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0.
韦俊  熊仲明 《建筑结构》2007,37(7):42-43,33
在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简称《规范》)中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阐述的基础上,对最小配箍率的设置条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最小配箍率的设置条件不应是V>0.7ftbh0,而应是V>V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