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太平洋牡蛎鳃氯细胞的超微结构。氯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叶的基部,呈口袋状,细胞个体较大,在鳃表面有一凹隐的分泌腔。细胞中,细胞核多位于基部,体积较小;具有发达的微细小管系统,但小管的分支程度低;线粒体数量较少且结构不够发达;可见少量的高尔基体,未见内质网。鳃氯细胞是太平洋牡蛎鳃渗透压调节的重要细胞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下,筛选出30条随机引物,用于龙须菜野生型青岛一个群体和选育品系福建莆田、江苏连云港、山东荣成3个栽培群体的DNA多态性分析,共扩增出263条DNA片段。龙须菜野生型青岛群体和选育品系的山东荣成栽培种群的平均杂和度为0.160,0.120,多态位点比例为40.68%,32.32%;两群体问的遗传距离为0.1136,遗传相似性为0.8926。福建莆田、江苏连云港、山东荣成3个栽培群体的平均杂和度为0.141,0.123,0.120,多态位点比例为36.50%,33.08%,32.32%;山东荣成/福建莆田,山东荣成/江苏连云港,福建莆田/江苏连云港栽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358,0.1425,0.0722,遗传相似率分别为0.8730,0.8672,0.9303。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菜选育品系来源于野生型青岛群体,其快速生长的品系特征和遗传物质基础在不同海区环境保持相对稳定;龙须菜野生型青岛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高于选育品系群体,选育品系的变异水平随着栽培海区由北方向南方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扇贝种间单对杂交一代幼虫ISSR标记的分离方式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舍单对培育的♂个全同胞F1幼虫进行ISSR标记,分析了双亲位点在杂交子代中的传递分离方式。所得到的总位点数中双亲和杂交子代共有位点1#家系占35.4%,2#家系占27.1%,两单亲与杂交一代共享位点将近占30%左右,表明双亲所携带的遗传物质皆传递给了F1代,证实种间杂交的成功。但杂交种F1从栉孔扇贝获得的位点数稍多于华贵栉孔扇贝,且前者的位点在F1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后者。另外F1的每个个体与栉孔扇贝的遗传距离皆小于与华贵栉孔扇贝的距离,说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上明显地偏向母本栉孔扇贝。另外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较高比例的非孟德尔分离位点和非亲位点。  相似文献   
4.
几种帘形目贝类rDNA ITS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增并测序了4种帘形目和1种蚶目贝类(外群)核糖体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帘形目贝类序列长度在874bp到1466bp之间,GC含量在62%到67%之间,ITS序列在相近的3种帘蛤科贝类之间表现出长度保守性和碱基组成的相似性.采用ITS1,ITS2,以及ITS1与ITS2的连接序列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种蛤仔聚为一枝,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帘蛤科的3种贝类聚在一起,再与同属帘形目的缢蛏相聚.研究的结果揭示了帘形目贝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牡蛎精子的超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壳类精子是贝类生殖系统的重要内容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主要研究和报道的种类有栉孔扇贝[1] 、美洲牡蛎[2 ,3] 等。作者对太平洋牡蛎精子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学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予以报道 ,以期为贝类生殖细胞系统研究提供基础研究依据。材料与方法 :太平洋牡蛎采集于山东荣成市 ,壳长 9~ 1 1cm ,为性成熟个体 ,取精巢为实验材料并解剖获取精子样品 ,经LKB超薄切片机切片成常规电镜样品 ,用日立H 70 0 0型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并摄影。结果 :观察表明 ,太平洋牡蛎精子为鞭毛型精子 ,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 (图 1 )。精子体…  相似文献   
6.
利用6-DMAP和冷休克处理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大量生产牡蛎3倍体苗种用于养殖生产,结果表明,与冷休克相比,6-DMAP处理对胚胎发育存在较大的影响,幼虫孵化率有所下降,但3倍体率则基本稳定在60%以上,比冷休克高30%,综合分析认为,6-DMAP可作为比较理想的诱导药剂用于大量培育3倍体苗种的养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