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贵州省2011—2021年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州省2011—2021年上报至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的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1—2021年共报告毒蘑菇中毒1 527起,中毒5 312人,死亡95人,病死率1.79%;2020年报告起数最多;第二、三季度高发;中毒场所主要发生在家庭;报告死亡事件55起。结论 毒蘑菇中毒是贵州省报告最多、引起死亡最多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家庭,应加强有效的宣传教育,降低贵州省毒蘑菇中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鱼中孔雀石绿(MG)、隐色孔雀石绿(LMG)、结晶紫(CV)、隐色结晶紫(LCV)残留。样品加入内标,经乙腈涡旋提取、离心、中性氧化铝柱去除脂肪后,氮吹近干,V(乙腈)∶V(5 mmol/L醋酸铵)=50∶50的溶液定容,上机测定。MG、CV及其代谢物在4.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G、LMG、CV的检出限为0.01 μg/kg,LCV的检出限为0.06 μg/kg。在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0.25、2.0 μg/kg混合标准溶液和2.0 μg/kg内标溶液进行回收率实验,平均回收率在81.4%~9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5.9%~11.2%之间。对109批次实际鱼样进行检测,4种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方法能够灵敏、准确、可靠的测定鱼中MG、LMG、CV、LCV残留,为鱼类水产品养殖、流通及使用环节的市场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用乙腈超声提取,离心,上清液浓缩后用50mLPBS缓冲液稀释,过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10%甲醇水溶液10mL淋洗柱,2mL甲醇洗脱,洗脱液氮吹干后,用10%乙腈水溶液1mL蜗旋溶解残渣,过0.22μm滤膜,上机测定。对加入乙腈比例、淋洗液及洗脱液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牛奶:V乙腈=1:2有效的沉淀蛋白避免了过柱堵塞问题,提高了过柱效率。用10%甲醇水溶液淋洗免疫亲和柱,能有效的去除掉杂质,避免了洗脱液成浑浊现象。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宽,回收率为89.1%~93.5%,相对标准偏差在6.5%~9.7%之间,检出限为0.01μg/kg,低于1/10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标准,符合检测要求,适用于对牛奶中黄曲霉素素M1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全国有毒野果中毒事件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有毒野果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20年全国共收到有毒野果中毒事件报告399起,发病1 585人,死亡7人,病死率为0.44%。第二季度高发,其中,5月份的报告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50.63%(202/399)和42.08%(667/1 585);西南、华南和华中地区报告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94.49%(377/399)和94.26%(1 494/1 585);其中贵州省、云南省和四川省三省报告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72.18%(288/399)和62.65%(993/1 585);家庭共报告132起,发病439人,死亡6人,占比分别为33.08%、27.70%和85.71%;马桑果引起的事件数占比最高,达59.15%(236/399),其次为铁树果和麻风果;误采误食是引发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占98.75%(394/399);每起事件发病人数少于30人的占比为99.25%(...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中国大陆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0年报告的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发生时间、发生场所、致病原因、致病因子污染环节(引发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 244起,发病37 610人,死亡271人。第二季度为发病高峰,事件数、发病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35.37%(1 855/5 244)和31.18%(11 727/37 610)。植物性4 794起,发病34 482人,死亡222人;动物性450起,发病3 128人,死亡49人。致病原因前3位依次为植物凝集素及皂素(37.49%,1 966/5 244)、乌头碱(8.28%,434/5 244)、桐子酸(6.24%,327/5 244);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单位食堂;引发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未充分煮熟煮透。结论 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四季均有发生,第二季度为高峰,菜豆、乌头的加工不当是主要中毒原因。应针对以上流行特征,重点对家庭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从而减少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定点DSP的YCbCr到HSV的快速转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YCbCr到RGB以及RGB到HSV之间转换的算法,提出一种YCbCr空间转换到HSV空间的快速算法。在该算法中分别使用了移位运算和查表法代替了浮点乘法运算,从而显著提高了算法在DSP上的运行速度。另外,转换时Y分量不再参与计算,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运算复杂度。最后实验证明,在DSP平台上,该算法比传统算法能节省80%的计算时间,在PC平台上能节省46%的计算时间。因此,提出的算法在车牌识别、火焰检测等实时视频分析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色法和液相色谱法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以西洋参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总皂苷与其人参皂苷组分的含量,经过统计分析找出其相关性,以便为以液相色谱法测定部分功效成分而换算出其总皂苷含量提供依据.方法 总皂苷和人参皂苷相关组分测定分别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之23、11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西洋参类保健食品人参皂苷各组分中含量较高的Rb1、Re之和与总皂苷含量有相关性,相关方程为y=1.56x.结论 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Rb1、Re含量后,通过相关系数计算总皂苷含量具有可行性,可用于以西洋参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总皂苷舍量的测定和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建立小麦粉中雪腐镰刀菌烯醇(NIV)、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eepoxy-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衍生物(3A-DON、15A-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常见6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测定方法。试样用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基质内标法定量测定。结果表明6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在0.50μg/kg~1.00μg/kg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20.994,3个水平加标回收率为82.1%~108.9%,RSD为4.6%~14.5%。采用本方法参加面粉中脱氧雪腐镰刀烯醇能力验证样品质控考核,统计结果 Z为-1.93,结果评价为满意。该方法准确、灵敏、高效,可适用于小麦粉中6种常见真菌毒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查询2004—2013年期间贵州省上报的毒蕈中毒事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贵州省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18起,中毒698人,死亡85人,病死率为12.18%。事件类别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2.71%;"较大"事件占35.59%。夏秋季是毒蕈中毒多发季节,发生场所以农村家庭为主。结论误采误食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医生的诊治培训,提早预警通报,防止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我国乌头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聚集性,为制定精确预警和防控措施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乌头中毒事件,并作描述性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0—2020年共收集到乌头中毒暴发事件380起,涉及发病1 889例,死亡75例,病死率为3.97%(75/1 889)。10~12月的发病人数最多,累计发病787例,占41.66%(787/1 889)。云南省发生事件占所有乌头中毒暴发事件的86.84%(330/380),发生场所为家庭的事件占所有发生事件的90.26%(343/380)。加工不当是主要的引发环节,导致暴发事件171起,占所有发生事件的45.00%(171/380)。时空扫描结果显示,聚集性区域有5个,一类聚集区为云南省的昆明市,聚集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20年11月,二类聚集区有4个,涵盖20个市。结论 应在乌头中毒事件聚集地区重点防控,在高发月份来临前,对高危人群、高危食用方法进行宣传普及以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