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给出了一种柴油机复合增压和供热的复合系统,通过控制阀门的开闭,在柴油机不同的运转工况时实现不同的增压方式;通过串联的喷油燃烧装置和旁通调节装置,调节排气温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增压与采暖系统即可提高柴油机低转速大负荷时候的增压压力,又避免了柴油机高速工况时增压压力过高,使柴油机在全部转速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和较好的换气性能;供热装置能够在柴油机运转范围内提供稳定的热源,并且降低了采暖所需的燃油消耗.  相似文献   
3.
设计搭建了喷油器试验平台,采用数码相机和高放大倍数、高分辩率的长距离显微镜成像技术,对燃油近场区域射流破碎进行可视化试验.并以试验工况下的流动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源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OpenFOAM对针阀启闭过程近场射流破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油初期,针阀开启后燃油撞击喷孔内初始气泡造成近场初始射流不同破碎形态,初始气泡大小以及位置导致近场初始射流头部不同结构形态;射流表面形成不稳定的表面波以及表面波的增长导致了近场区射流初始破碎、射流与环境气体的交互作用,加速射流破碎以及液丝、液滴的形成,在射流表面液丝和液滴剥离处存在较强的微尺度湍流,该区域具有较高的湍动能和亚网格涡黏系数;喷油末期,随着针阀关闭射流逐渐收缩,最终形成较粗液丝状,并呈非轴对称摆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高炉大型化的建设状况,分析了影响高炉寿命的关键部位及对耐材的要求和合理配置,重点介绍了高炉用耐火材料的研究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干熄室斜烟道区柱部损毁的主要原因是支柱部位砖缝开裂、柱部砖断裂或磨损过重。通过对柱部受力、结构设计、材质、火泥性能和砌筑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改进了目前柱部应用的莫来石-碳化硅砖,高级黏土砖和砌筑火泥的材质及支柱结构,达到了结构更趋合理,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资源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由于我国属于资源消耗大国,电力资源供求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因此采取措施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来解决供需矛盾、减少电力浪费就显得十分重要。县域电网中存在着数量较多的变压器,总容量大导致能量损耗也比较大。本文通过对县域电网变电站经济运行方式的研究,发现变压器工作的特点和制约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因素。旨在促进县域电网变电站主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宝钢"三脱率"的提高及喷吹方式的改变,混铁车的平均寿命由1200炉次以上降至900炉次左右.通过分析混铁车各部位的损毁特点及原因,选择合适的骨料,调整抗氧化剂的种类和加入量,强化基质,使Al2O3-SiC-C砖的抗氧化性和抗渣性等关键性能得以提高.混铁车的平均寿命由改进前的900炉次提高到1050炉次左右.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干熄焦冷却段用耐火材料的使用现状并对损毁机理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各干熄焦耐材生产和使用单位的改进新进展。针对干熄焦冷却段耐材出现的问题,根据损毁机理进行改进,研制出干熄焦冷却段长寿化用耐磨砖,并投入实际应用,运行效果良好,是冷却段用耐材值得关注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大型高炉热风出口组合砖损坏的原因,主要是结构设计不合理,耐火材料配置方案不恰当,实物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质量不符合现行规范。组合砖结构设计合理、耐材配置恰当是整体稳定的基础,应当从传热分析着手,根据温度、压力等条件,选择低导热性、高强度、低蠕变、抗化学侵蚀的耐火材料。宝钢1号、2号高炉热风炉长寿实践表明,热风出口组合砖结构设计合理,砌筑规范化,热风炉寿命完全能满足高炉两代炉役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工艺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