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_(1+x)Zr(2-x)M_x(PO_4)_3系统的相组成和导电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a_(1+x)Zr_(2-x)M_x(PO_4)_3(M=Y、Yb和In)系统中确定了形成R3c结构固溶体的极限组成。在M=Y、Yb和In时,x分别为0.8、0.9和≈1.8。固溶体的晶格常数随组成呈线性变化。根据测得的晶格常数值计算了固溶体的理论密度。 测定了三个系统固溶体350℃时的电阻率。在M=Y和Yb的系统内,固溶体的电阻率随x的增加而降低,至固溶体的极限组成电阻率最小,分别为151Ω·cm和101Ω·cm。其200~400℃间的活化能则分别为0.37eV和0.35eV;在M=In的系统内,固溶体的电阻率先随x的增加而降低,至x=1.2时具有最低值。在x>1.2的组成,电阻率随x的增加而增加。最低电阻率为135Ω·cm,在300~400℃间的活化能为0.27eV。 讨论了组成、结构和导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线型缩聚法合成了BPDA-ODA/LiClO4高分子快离子导体。并在其中加入无机物质作比较。用交流阻抗谱法测定了共聚物薄膜的电导率。结果表明:无机物质种类对该系统电导率的影响大于颗粒度对电导率的影响。添加SiO2,不论其颗粒度为0.96μm或是〈0.1μm,都能使该系统200℃的电导率提高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修正各二元素的基础上研究了Y2O3-SrO-V2O5和Nd2O3-SrO-V2O5三元系统的相关系,并提出了它们的亚固相图。在后一系统中发现了一个新相Nd8SrV3O20.5。在近Nd2O3-SrO二元系处发现一个三元固溶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化学取代抑止相转变的可能性,研究了Na_3Zr_(2-x)Y_xSi_(2-x)P_(1 x)O_(12)系统。结果表明:与Yb~(3 )取代Zr~(4 )的情况一样,在NASICON中,用Y~(3 )取代Zr~(4 )也能把NASICON的三方型稳定在室温。 用L.Pauling公式对固溶体的各组成进行了M—O键的离子性的计算,结果表明:固溶体电导率的增加和骨架共价性的增加无关。  相似文献   
5.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K2xM1-xZr4(PO4)6(M=Sr,Ba)固溶体。用逐步推进的最小二乘法对固溶体各组成的高温X射线衍射线条进行指标化,精确计算了晶格常数目温度的变化,并由此计算轴向膨胀系数αa和αc,所得结果和用顶杆法测定的热膨胀系数相吻合。用复数阻抗谱法测定了固溶体的电导率随温度及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K2xM1-xZr4(PO4)6(M==Sr,Ba)固溶体。用逐步推最小二乘法对固溶体各组成的高温X射线线条进行指化,精确计算了晶格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并由此计算轴向膨胀系数aa和ac,所得结果和用顶杆法测定的热膨胀系数相吻合。用复数阻抗谱法测定了固溶体的电导率随温度及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8.
9.
研究了Na_3Zr_(2-x)Mg_xSi_(2-2x)P_(1+2x)O_(12)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电性能。结果表明:Mg~(2+)能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取代Na_3Zr_2Si_2PO_(12)中的Zr~(4+)形成固溶体,单相固溶体区域延伸至x=0.5;当x=0.4时固溶体的结构由单斜转变为三方。固溶体的电导率随x的增加而降低。本文还从结晶化学的角度讨论了Na_3Zr_(2-x)Mg_xSi_(2-2x)P_(1+2x)O_(12)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电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热压技术制备了高密度的 Y-Ba-Cu-O 材料,在适当条件下热处理,可以形成与烧结材料相同的高 T_c超导体。显微结构和 X-光衍射分析表明:在热压的 Y-Ba-Cu-O 超导陶瓷中,晶粒成片状生长,优先生长的方向与正交晶系中的 c 轴向垂直。片状晶体在一定的近程内平行排列,远程范围内无定向性,本文还对此类显微结构的取向特征与材料的超导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